闽锐舆情沙龙
周 玉:提高用户体验是做好风控最好的治本之策。用户体验提高了,即使出现一点点小差错,人家也很容易原谅你。
王亚品:我觉得“用户体验”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爽”,让客户爽,让自己爽,事情就解决了。互联网金融,我觉得在目前大数据的情况下,把征信体系做起来,对整个将来行业的发展是前景非常好的。
陈 欢:关于媒体如何在客户和银行之间搭建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上,我有一个小建议。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克隆卡的新闻报道,里面包括客户说了什么,律师分析认为怎么样,往往没有银行分析。我觉得做客观公正报道的时候,当事方的声音需要发出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情况,要有一个声音发出来。
檀木林:我觉得在金融变革的时代,维权跟维稳都很重要。银行声誉风控更主要从维稳角度来看,那么对客户而言主要是从维权角度去看。我觉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法治”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认为律师也应该接受维稳的观点,不能过度维权。
王利平: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的被盗,被不当使用等等,这个问题我觉得事实上是互联网时代带来公民个人信息在金融行业中间,怎么归置的问题,这是管理的问题。当然这个需要通过立法,包括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这个通过立法可以解决的问题。
姚 瑾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银行业应该更加强化公众的知情权,像刚才说的自媒体、微信、微博,谣言止于智者,有这个知情权可能智者就会更多。可以通过善用媒体的宣传,做一些金融方面的传播,跟媒体沟通的时候公开坦诚一些,建立常规化的信息发布。
陈为潮:说句很实在话,这几年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是一步一步在提升,我们作为消费者,作为专家学者,我们对银行的要求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媒体这一块应对金融行业声誉风控,我提的建议在做舆情应对的时候,我们关键是解决问题,在把自己的银行的专业知识,客户服务这个工作做扎实了,然后在所有舆情应对不是在技巧上,我还是觉得在工作,并且跟媒体还是自媒体坦诚应对方面。
刘龙海:我很赞同“美誉度零存整取”的观点,很多人觉得一些负面报道、负面的消息出来以后,读者或者老百姓会一下子改变态度。银行、企业跟做人一样,平常出去很讲信用,偶尔犯一点小错误,人家也是理解的。刚才说的正面报道,其实真的是银行相对比较低调。有时候做了正面报道,发一些采访提纲过去,搞半天没有声音,在座这边有的很配合,有的个别没有下文。我是想从接触的角度来说,比如平常开一个座谈会,不是说吃饭,吃饭这种东西没有必要。开座谈会沟通聊一下,甚至我们平常有一些读者,接到一些读者的反馈。平常定期大家在一起座谈一下,聊一聊。
黄弘妍:我觉得应该多加强、多建设一些跟民众沟通的渠道。因为大家对钱这东西肯定有非常多的关注点。其实很多人对银行不是特别了解,往往通过负面报道出来之后再去了解。银行多通过媒体的报道,或者自己的一些微信、微博这些渠道,把一些可以公开的东西分享一下,我觉得挺好的。
肖剑南:金融行业声誉风险管理,既要做,也要说。只有做得好,才能够说的好。如果你做不好,说得再好对你的声誉也是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