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建议

  内容提要: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成为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课题,本文围绕漳平市网络舆情管理“四化”建设及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了健全机制、整合力量、注重网民道德教育和网络媒介管理等对策建议。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 如何准确把握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对于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漳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网络舆情管理“四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就漳平市网络舆情管理措施成效、存在问题、对策措施提出思考。

  一、漳平市网络舆情管理措施和成效

  1、抓体制,推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化。注重加强机制体制建设,确保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一是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舆情监控组、网络阅评组、信息发布组、网络阅评组5个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涵盖宣传、公安、国土、城建、劳动、卫生、林业、环保等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行业部门。平时各小组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当突发舆情发生时,立即抽调相关人员集中办公,第一时间研判舆情,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弄清事件或问题真相,确保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落到实处。如:2011年3月5日,舆情监控组监测到一网民在《腾讯-八闽社区》发布恶意攻击市委、市政府的贴子,该贴严重歪曲事实,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舆情监控组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牢牢掌控网上舆情发展动态;调查处置组立即对事情展开调查,查清事实真相;信息发布组立即将事实真相发布在主流网站,让群众了解事件真相;网络阅评组组织力量进行跟贴、回贴,引导网络舆论方向;经各部门协同作战,该舆情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建立网络舆情应对联席会商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网络舆情应对联席会议,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相互交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灵敏的应对反应机制,为平安漳平建设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三是健全突发舆情应对机制。针对网络舆情管理的突发性和时效性,制定了《漳平市突发舆情应对工作预案》,对突发舆情应对处置步骤作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做到未雨绸缪。同时,不断加强预案实战演练,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健全完善预案,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实战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如:“1.2”原百货公司宿舍坍塌事故发生后,漳平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不到20分钟,有关单位就进入相应岗位有条不紊的开展搜救工作,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布施救信息,确保了受困群众家属情绪稳定,社会安定,得到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肯定。四是坚持“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汇总”信息报送制度。由网监大队、网络舆情处置工作联络员每天将网络舆情动态形成有思想有深度有价值的舆情专报,上报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确保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发生突发舆情时,由网监大队、网络舆情处置工作联络员在1小时内形成初查书面报告,5小时内形成具体报告,并提出处置建议意见,以《突发舆情处置专报件》形式呈报领导小组供领导决策参考,确保第一时间妥善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

  2、抓队伍,推动舆情引导力量整合化。注重发挥各方优势,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舆情引导力量不断加强。一是组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联络员队伍。选聘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熟悉网络知识的干部作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联络员,负责网络舆情的收集、编辑和报送工作,虚拟社会应对能力脆弱问题得到较好解决。采取以会代训形式,不断提高联络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掌握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最佳“黄金时间”。二是组建网络舆情阅评员队伍。出台制定《漳平市网络阅评员管理办法(暂行)》,对阅评员工作进行量化考评,促使网评工作不断规范化、正常化。组织阅评员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侧重点、社会热点及一些无法及时删除的敏感信息,以撰写评论文章、回贴、跟帖的形式,纠正网上错误言论,引导网民关注国内外时事,转移网民注意力,形成正面舆论力量。

  3、抓巡查,推动敏感信息发现全域化。认真落实互联网信息巡查处置责任制,全方位开展网上巡查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敏感信息。一是建立“网上责任区”。将本地网站巡查处置任务详细分解到各成员单位,落实责任到岗到人,确保本地网站不漏控、不重复巡查,提高敏感、热点信息的发现率和处置率,有效制止不良网络舆情在互联网上的炒作。2010年以来,网监大队通过网上巡查,共发现热点信息168条、有害信息148条、涉警信息76条。二是建立“报警岗亭”链接。在《菁华论坛》、《漳平小鱼网》等十余家影响较大的本地重点网站设置了网上“报警岗亭”链接,受理群众报警,将网上执法管理和网上矛盾纠纷排查作为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式,受到群众的欢迎。三是规范网吧经营。严把网吧市场准入关,提高准入门槛。大力扶持规模化经营的网吧,引导网吧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各界人士监督作用,在网吧醒目处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接受各界人士的监督。完成网吧系统监控平台软件安装启用工作,实现日常监管不间断。加大检查整顿力度,促其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共检查各类经营场所168家(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场所6家,取缔电子游戏厅2家,查扣设备20件(块),罚没4万多元。

  4、抓网站,推动舆情阵地主场化。一是强化本地主流网站建设。着手对漳平市政府网站进行第四次改版,开设了市长信箱、建言献策、民意征集、问题反映、效能投诉、行风热线、便民咨询等栏目,利用网络平台适时发布网络舆情热点相关信息,实事求是还原事件真相,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畅通了民意渠道,构建了舆论主场优势。2010年,平政府网站共收到互动交流信息2967条,其中:市长信箱6条;建言献策1204条;民意征集24条;投诉建议1719条。同时,组织公安、工商、文化等相关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集中对属地内影响较大的商业网站进行清理整治,以示范带动其他各类网站自觉撤除低俗信息。2010年,共核查、清理本地网站91家,形成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二是狠抓工作责任落实。认真听取网民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把网络作为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把网民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动力,全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效化解社会隔阂和对立情绪,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如:2011年2月,一位网友匿名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反映西园乡前洋坪村交通问题,市委书记刘远马上作出批示:请相关部门对反映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将处理结果在“留言板”回复。相关部门马上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了前洋坪村民出行问题,党群关系、政群关系更加和谐。

  二、漳平市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1、网络技术不够“新”。互联网业务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产物,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带动新业务、新领域的出现,无线接入、手机上网等新兴网络技术和微博客、QQ群等Web服务平台的应用普及给舆情监测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漳平市采用的巡查手段是借助百度等民用搜索引擎,不仅对个人空间、QQ群等对象无法进行搜索,而且没有搜索结果统计分析预警等功能,许多环节亟需完善,已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应用需求。

  2、工作队伍不够“专”。漳平市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现有工作人员259人,但专业人才比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半路出家”,专业技术水平有限,阻碍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法律监管不够“灵”。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标识性使得现实世界伦理道德观并不能完全指导、规范网络技术形成的生活形态。有些网民为了使自己的IP地址不被查到,有意到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发布信息,更有甚者采取跨县(市、区)、省或国家的方式发布信息,以免被监管、承担责任,法律主体难以确定使法律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失去有效的制约。

  三、漳平市网络舆情管理思考与对策

  1、健全机制。一是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根据以往案例来看,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一般在3小时后就可在网上出现,6小时后便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以达到高潮。在这过程中,如果政府不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就极易被网民理解为“有猫腻”,各种谣言就会乘虚而入,而谣言产生的基础正是人们希望对事态有进一步的了解,是公众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的一种应激状态。如果政府未能及时利用主流媒体、主流网站公布有效的信息,就会失去制造舆论的先机,导致舆论引导被动。因此,只有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发出正面声音,做到关键时候不“失语”,使“谣言止于事实”。同时,针对网民最为关心、质疑最多的问题,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后续报道,通过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向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消除可能产生负面舆论热点的信息盲点,才能真正遏制谣言,控制和引导舆论走向。二是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培训制度。要加大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培训力度,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原则,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采取集中系统培训、轮流培训、进修、讲座等形式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熟悉网络技术,全面掌握心理学、新闻学、危机公关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知识,提高网络舆情预判、分析、处理等能力,对重要网络舆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防范于未然。三是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要加强与龙岩市及周边兄弟县(区)的沟通联系,努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渠道畅通的舆情信息网络。通过相互通报,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不良网络舆情发现效率。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先进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经验,提高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水平。四是与主流网站互动机制。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大主流网站的沟通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定期举行政网联席会议,及时向主流网站通报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了解各网站经营管理情况,引导其全力配合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和负面舆情的处置工作。

  2、整合力量。一是组建网络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如同网络空间里的政府新闻发言人,但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工作团队。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发言人定期或不定期发布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事件,通过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二是争取网上“意见领袖”。网络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作用不容忽视,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中介或过滤作用,只有注意发现和团结那些关心党和国家大事、观点立场正确、发贴量大、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争取为我所用,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达到网民引导网民,网民感染网民的效果。三是引进专业人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紧密结合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此,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网络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队伍。要通过对他们生活上关心,组织上爱护,思想上锤炼,使网络专业技术人才能够留得住、靠得住。四是提升管理技术水平。简单的人工采集、分析和监管网络舆情,已经不适应当前和今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在面对繁杂、海量的网络舆情信息时,只有通过计算机智能系统加以分析处理,才能达到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一流公司的网络舆情管理监测先进技术产品,建立网上重点人员、高危人员等信息综合资源库,打造含检索技术、识别技术、分析技术和监控技术等多个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应用系统,简化采集工作强度,提高网络舆情信息采集率和发现率。

  3、注重网民道德教育。网络只是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络舆情的发起、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网民,网民是网络世界的主体,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网络虚假信息、过激言辞的行为,必须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成熟、有责任心的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互联网络荣辱观,积极开展文明上网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全力推进文明上网工程建设,促进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实现网民自律。要加快校内上网服务场所建设,进一步规范校内学生网上行为,通过主题班会、报告会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正确分析、理性对待网上信息,树立积极向上、求知好学的上网风尚,形成独立自觉的判断、选择能力,使网络文化市场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的文化阵地。

  4、注重网络媒介管理。要明确网络经营者、管理者职责,用法律条文规范网络媒体行为,从根源上减少网络失控和网络暴力,保障网络的健康良性发展。一是规范网络经营者行为。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管理优势,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规范网络经营者行为。通过法律、资源、行政、经济等多种调控方式,将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管控工作紧密结合,对网站、论坛、网民、数据库等互联网基本元素实行社会现实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网络媒体定位,促其承担起服务大众、引导大众舆论、为公众舆论监督提供真实可靠的事实的社会责任,使其传播内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二是规范论坛管理员或版主行为。论坛管理员或版主是网络舆论的“把关人”,掌握着网民贴子的“生杀大权”。要通过对“把关人”的重点监控,使其担负一定的控管责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其新闻伦理水准和规范,督促其自觉贯彻执行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者限制其发帖;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不良帖子及时删除,有效防止负面舆论的传播。

  课题组成员:陈清木(中共漳平市委办主任)

  刘宗清(中共漳平市委办借用干部)

  林少梅(中共漳平市委办借用干部)

  黄盛志(中共漳平市委办借用干部)

  执  笔:黄盛志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