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舆情处置要有“溯源现实”的思维

事实上,切割确实是当前有关部门进行舆情处置时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处理、处分等惩戒方式去获得网民谅解、舆论认同,挽回已遭受损失的社会形象,消除或最大限度降低社会负面影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舆情处置都适用“切割”,特别是在未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忌讳一味“切割”。切割是一定要建立在涉事人员确实存在行为过错的事实前提下的,决不能是盲目、想当然的,否则极容易因舆论自带的规律矫正而陷入被动,既损害本部门本单位的公共形象,还容易在机构内部造成基层人员与高层管理者的“情绪对立”,得不偿失。

原标题:舆情处置要有“溯源现实”的思维

现在有种舆论现象急需引起关注,即涉事部门在未查清事实情况下的盲目“切割”及忽视根本治标不治本的一味“灭火”。

盲目“切割”最常出现在涉警、涉医、涉城管等舆情中,大多是由于执法人员在执法或执行公务过程中与一些人产生了冲突,爆发了行为纠纷,当事人网络发帖后被所在单位以消除影响或平息舆论为由被“即时”处分。

事实上,切割确实是当前有关部门进行舆情处置时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处理、处分等惩戒方式去获得网民谅解、舆论认同,挽回已遭受损失的社会形象,消除或最大限度降低社会负面影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舆情处置都适用“切割”,特别是在未查明真相的情况下,忌讳一味“切割”。切割是一定要建立在涉事人员确实存在行为过错的事实前提下的,决不能是盲目、想当然的,否则极容易因舆论自带的规律矫正而陷入被动,既损害本部门本单位的公共形象,还容易在机构内部造成基层人员与高层管理者的“情绪对立”,得不偿失。

前不久,有一个地方的教育局科长因为一张台风救灾的“搀扶照”而被火速免职,舆论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在对科长一阵“口诛笔伐”后,风向发生急转,将矛头全面对准了教育局的免职决定,着实令该单位的领导有些措手不及。

还有个典型的例子,某个高校因为穆斯林学生特设专属澡堂的自认为“民族关爱”举措而引起网络争议,在第一时间撤除“标语”应对灭火后,却忽视了对舆论为何倍加苛责原因的现实溯源,治了标,却不治本,使得舆论的波澜持续不断。

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前一个事件的处置违背了事实原则,而后一个事件的处置则忽视了现实原因,根子都出在了应对思维、意识上。

舆情是现实的网上投影,其发生发展及平息都依附于现实。这就如同医生看病,需要综合评估病人的临床表现,在得出病因诊断结论后加以祛除,方能使得病人的病情得到好转,身体得到康复。舆情处置的道理也是如此,不问真相乱搞“切割”,不问缘由一味“灭火”,只会在当前舆论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加剧舆情的紧张态势。

当然,互联网舆情有其复杂性,特别是夹杂了议题的“草根性”、视角的“平民化”、角色的“代入感”、表达的情绪倾向等不稳定因素后,大大增加了舆情处置应对的难度,而这一切要得到根本解决,关键还在于处置部门一定要有真正的“舆情”思维、意识,懂得把舆情作为一个找到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赵华奇)

舆情处置要有“溯源现实”的思维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