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分析

2015安徽教育舆情报告:屡遭围观,凸显教育舆情应对困境

2015安徽教育舆情报告:屡遭围观,凸显教育舆情应对困境

(备注:监测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信息来源指首先引起舆论场关注并引发其他媒体跟进报道的信息源头;由于部分舆情事件持续时间较长,网友观点倾向性随事件进展发生了变化。)

本网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涉及安徽的教育舆情总量为141.807万条,正面及中性舆情为122.2296万条,占比86.19%;负面舆情为19.5774万条,占比13.81%。

芜湖高考英语听力事故、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剧情反转、芜湖液化气爆燃事件位居2015年安徽教育舆情热度前三名。

2015年,安徽教育舆情总体形势严峻,热点事件、突发事件频发,多起负面舆情事件持续时间长,教育公信力被官民两个舆论场同时炙烤。在负面舆情高企的同时,正面舆情事件的不断涌现成为2015年度教育舆情的显著特点。

第一部分:舆情综述

五六月成为舆情最高点

从全年月度分析来看,除2、7、8月外,其余月份教育舆情均在高位徘徊。2015年伊始,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黎泽潮抄袭事件,含山、肥东等地教师停课上访事件等引发舆论场持续关注。

随后数月,芜湖两小学教师强奸10名女学生、安徽工业大学一男生持刀劫持女研究生、泗县一中学生遭开发商狂殴、潜山一小学生因答错题遭老师暴打等事件先后搅热舆论场。

5、6月份成为全年舆情最高点。这期间发生的蚌埠多名学生遭班干部勒索案,教育厅外事处处长坠亡、基教处处长落马,芜湖高考英语听力模糊考生拒交卷等事件,令教育系统整体陷入舆情漩涡。

之后数月,舆情呈震荡走势,最后两个月,教育负面舆情再度上扬。合肥、蚌埠、阜阳等地发生学生坠楼事件、宿州一小学要求贫困生请领导吃饭等为年末教育舆情作了尾注。

网络成首曝媒体

从首曝媒体来看,2015年,教育事件的首曝媒体以互联网为主,64.4%的事件由互联网首曝。之后,传统媒体跟进,新老媒体合力使事件得到更多关注度。从淮南女大学生自称扶老人被讹到巢湖学院处长拿毕业证威逼色诱学生等,均是发酵于微博或论坛,随即多媒体跟进,成为热点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微博、论坛、网媒首报,还是纸媒、广电媒体首发新闻,在舆情高峰阶段,总是呈现多媒体持续发力的效果。以蚌埠多名学生遭班干部勒索事件为例,首曝媒体为广电媒体,但纸媒、网媒随即跟进,多个微信公众号及客户端推送,使事件迅速成为全国热点。这说明,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平台的交融致使舆论传播格局日趋复杂,任何一个单一舆论场的信息只要具备引爆点,都会传播至其他舆论平台。

芜湖承压度最大

从地域来看,安徽16个地市均有负面舆情曝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各市中,芜湖承压度最大,蚌埠、宿州、六安等地也承受着较大的舆情压力。

单从舆情的绝对数量来看,芜湖排名并不靠前,但其爆发的舆情事件持续时间长,信息覆盖广,持续在舆论场引起震荡。

如芜湖高考英语听力模糊考生拒交卷,虽然最终得到妥善处置,但也留下“后遗症”——“堵路”维权频繁出现,当地疲于应对。

此外,芜湖液化气罐爆燃致17人遇难事件、芜湖两小学教师强奸10名女学生案件、芜湖男子强奸16名女学生案件等均成为全国舆情热点,让当地频频遭受突发性舆情事件的处置压力。

第二部分:诱发舆情原因

违背情感与常识

从舆情引发的原因来看,在安徽,师德师风、校园暴力、性侵、留守儿童等仍是引发舆情的主要原因,这与近几年来全国教育舆情总体情形相似。

如巢湖学院处长拿毕业证威逼色诱女学生事件,潜山连续3年现留守女童性侵案件,怀远女学生反抗被杀害抛尸案件等,同类型的性侵事件屡屡发生,让公众难以接受之余,也毫不留情地给予怒斥。

从传播学上讲,人们更愿意关注那些“不寻常”的信息。而很多教育的“负面新闻”,都是因为违背认知常识和情感常态而被舆论关注。

毒品与校园安全

毒品及校园安全问题先后引发诸多舆情事件,这是2015年安徽教育舆情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安庆,多名老师吸毒、赌博后仍参与教学,引发舆论持续争议;在临泉,当地广泛开展禁毒教育,教师编写禁毒教材,学生创作禁毒漫画,在舆论为之点赞的背后,也暗含着当地校园是否存在被毒品侵袭的隐忧。

至于安徽工业大学一男生持刀劫持女研究生,男子闯进合肥万博职院女生宿舍砍伤三人,乃至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天然气泄漏致几十名学生昏厥,无不折射建设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紧迫性。

在负面舆情高企的同时,正面事件的不断涌现,也成为2015年教育舆情的一大亮点。在舆论场上,19岁大学生何九春舍身救人,舒城一初三女生扶摔倒老太反遭误解,看见老人街头昏迷、蚌埠大学生冲下公交车急救等新闻被网友频频点赞。这说明,在转型期的今天,在教育资源与民众诉求仍有差距的当下,只要引领得当,民间与官方“两个舆论场”是可以共振的,主流价值观也可以成为网络最强音。

教育反腐倍受关注

从教育领域内部来看,教育机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舆情量较高。2015年两个月内,安徽省教育厅三名处级干部被查处或坠亡,引发舆论持续关注。相对于其他案件,教育反腐显然更能激起网民更大关注度。

鉴于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特殊性,社会对教育从业者寄予较高的道德期望,对相关官员也有较高的人格期望。然而,现实颠覆了网民的这种认识,当前教育领域并非一片净土,教育部门也非清水衙门。这样的事实让网民有很大心理落差,这也是省教育厅装备中心原主任王东华、基础教育处原处长缪富国落马引发舆论关注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多地负责图书教具采购的负责人落马,形成一定的舆论热点。如安徽省教育厅装备中心图书学具科原科长孙多宝落马时,宿州4个县区教育局负责采购的官员落马。淮南市谢家集区教育局更因从新华书店吃回扣被判单位受贿罪。仅从每个个体来说,这些职务不高的教育系统官员充其量只能算个“小苍蝇”,但是,如果把腐败窝案串联起来审视,这将是一种可怕的现象:从省、市到县区,负责图书、教学仪器等采购的官员均身陷贪腐,这种认知客观上推高了舆情。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