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淡季已至 国内米价走势分析
六月份的气温已逐渐升至高位,米市的消费淡季已至。现阶段国内原粮价格居高不下,米企加工基本无利润空间可言。按照常理,大米淡季来了,米企理应小幅下调米价刺激出货量。面对今年如此高的成本压力,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认为,短期内米价上行困难,仍以弱势为主,主要原因是以下三点。
南北方米价差逐渐扩大
自春节过后,由于东北产区新陈粮价均居高不下,使得东北米价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苏皖等地米企粳米加工成本低,使得南北米价价差逐渐扩大。截至到五月末苏北粳米平均出厂价为3600~3800元/吨、黑龙江15年产圆粒米出厂价为4440~4500元/吨、13年产圆粒米4300元/吨、南北方粳米之间价差为800元/吨。另外近几年江苏,山东等地稻谷品种改良效果好,不少江苏产粳米的口感均高于东北,不少经销商向笔者反映,无论从价格上和质量上,东北米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下降,从而大大的限制了东北米走货量及走货速度。另外,6月份后,销区气温偏高,销区梅雨季节将至,长期降雨使得空气湿度大,大米极易发生霉变现象,保管难度增加等利空因素都将给未来出货带来阻力。
南方籼米低价竞争激烈
进入五月份后籼稻产区稻价持续维持高位,且除湖北地储持续投放外,国储抛售迟迟未有消息,各地米企籼稻收购均呈现无粮可收的尴尬局面,但同时稻价的持续走高却未给大米带来利好,“稻涨米未涨”的行情再次出现,部分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确保市场占有率,不得不采用新陈混和粮加工或加多大米中碎米的含量等手段来降低大米的成本,这样一来使得市场竞争相对混乱,特别是部分品牌米均受到了较大影响,米价也就因此失去了上涨的机会。
进口米量只增未减
近几年来,进口大米已成为国内大米市场不可或缺的角色,进口米量的多与少、价格高与低时时牵动着米企的神经,特别是在这大米消费淡季里,进口米量仍保持着只增不减势头。据海关最新的总署数据,4月份我国进口大米44.7万吨,上年同期为33万吨,1~4月份累计进口大米134万吨,比上年同期的66万吨增加1倍,这样一来在庞大的供应量下,产区大米难以扭转走货不畅的局面。部分米企负责人去市场考察后向笔者反映,目前以大米主销区广东省为例,大部分加工厂采购低廉的进口与国产米进行调配,调和米成为市场销售的主流,造成产区大米走货十分缓慢。
综上所述:短期内国内米价将继续维持弱势整理的态势,但是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认为长期来看,受国储拍卖稻谷底价高、基层原粮量少的成本支撑,在新粮上市前,未来国内优质米价格仍有上行空间。建议米企可适当储备原粮库存以及保证大米质量,杜绝勾兑或利用新陈混合原粮加工来进行降低大米的成本,否则在行业竞争中容易失去市场份额,从而最终淘汰出局,毕竟现如今的大米市场行情如此惨淡大家有目共睹。
(尹秀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