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技艺术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桃花已经凋谢

            原创∣李奉先

如果没有经历那一次江南游,我总以为在我所见过的秦淮夜景,一如金陵城那种彩灯闪烁、高楼林立那种现代化气息高大上我目见苏州七里山塘那种伴着小桥流水,浸透着南国风情的精巧别致的夜景,是最美的这一次秦淮河夜游,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精致,一种隐含着更加深厚、更加宏博悲怆历史画面画面是那样的沉雄,那样灵动,又那样的明丽,多情,以致在“十里秦淮”长达个多小时的夜游中,我的心始终被撼动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咏唱的是这一段沧桑的传说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的是另一段凄美的故事随之,沉睡于明末年间的那段历史,又透过多彩迷离的灯影,细细地在我心头汩汩流淌……

有名的“秦淮八绝”的旧居大抵多此处。所谓“八绝”就是八位品格极高的绝色妓女,她们身处下贱,心忧国家,在民族存亡、正邪倒置之时,表现出了铮铮铁骨,让无数须眉汗颜不已。

譬如:柳如是、李香君……

    一、风骨嶒峻柳如是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这位本名杨爱的女子,因读稼轩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幼即聪慧好学,但因家徒四壁,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又因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

她的恩客,多是以才情相识。他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友好,与陈子龙一见钟情,但如意郎不是浮华浪子,后来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万般悲痛,为了生存,不得已在23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钱谦益。

钱娶柳,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当崇祯帝悲壮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当了南明弘光的礼部尚书。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

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而以泪洗面钱谦益不久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1664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

恶棍们虽被吓走,可怜一代才女半世飘零,却这样结束了自己壮丽人生。也正如她生前诗词,所表达来的愤愤情思: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

这寒意,于另一位女子陈圆圆一生来说,更是又一番滋味。

       二、倾国倾城陈圆圆

陈圆圆,这名字,称起来便是沉甸甸的。她昆山风尘女却总是与重大历史事件脱离不了干系。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氏进爵云南王后,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艳艳风尘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但她独钟情于风流倜傥“美少年”辟疆

小宛初进冒家,仿钟繇帖,学曹娥碑,每天写几千字,既不错字,也不漏字。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月色如水,最为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

再后来,家道中落,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董小宛的身体本已虚弱,又加上接连三次照料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却病倒了。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走得是那样安详。

            四、血溅桃花李香君

在明末那个非常堕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廷大臣麻木得已感觉不到他们所面对的局势,正

日益变得内忧外患。而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浓衣翠的绣楼里,却生活着一群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的红尘女子。

其实,在当时的秦淮八艳中,的名气并没有柳如是或陈圆圆那么大。直到16那一年,她等来了已名闻四方的复社公子侯方域。那一年,李香君正当十六岁花季妙龄,“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坐在绣帘挂落的花格窗前,遥望着秦淮河,她在等待她梦中的爱情。这本应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风花雪月,只是可惜选错了时代背景。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复社的死对头阮大铖,从金陵的深巷中走了出来。阮大铖本是一个被清流阶层所唾弃的人物,但他还是想改头换面。于是,他企图用金钱收买侯方域,来达到他个人的政治目的。这一伎俩,很快就被才识过人的李香君识破。恼羞成怒的阮大铖,用卑鄙的手段进行报复。侯方域无奈,挥泪离开了南京,这段短暂的爱情也仓促地画上了一个伤感的句号。

不管侯方域后来的表现如何,应该说,李香君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是无可非议的。事后,她还是在这座绣楼上,对友人深深地感叹道:“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赞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对爱情的追求如此坚贞,且是发生在一个秦淮歌妓的身上,实属难得。

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满树的桃花已经凋谢,落红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扇子,凄切地收拾好行装,与过去诀别。她独自来到栖霞山下,打鸡园与世长辞……

侯方域在痛苦与内疚中,为李香君立碑撰联。墓前树碑,碑上撰联:

卿含恨而死 夫惭愧终生

          五、侠骨芳心横波

“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同时,她也是最受争议的一位----据说先有一位与她私订终身的才子由于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后来她那仕于明朝晚节不保的丈夫龚鼎孳每谓人曰“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俨然一个红颜祸水,不是害人性命就是毁人名节。其实,“秦淮八艳”其他女子的侠骨柔肠,深明大义,她亦具之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相传当时的理学家黄道周尝以“目中有妓,心中无妓”自诩,东林诸生乃趁其酒醉时请横波去衣共榻,试试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这个传闻未必尽实,却反映出时人眼中顾横波不以世俗礼教为意的作风。

她的这种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风,恐怕是她后来能与江左才子龚鼎孳缘定三生比翼齐飞的重要原因。顾横波才貌双绝,有“南曲第一”之称,自然广受风流名士们的青睐,以致眉楼门庭若市,几乎宴无虚日。

        六、长斋绣佛卞玉京

她出身于金陵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玉京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卞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后来吴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来金陵选妃,已看中卞玉京。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玉京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三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七、濯濯如春马湘兰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马湘兰字湘兰,小字玄儿,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性望轻侠,常挥金以济少年。她的居处为秦淮胜处,慕名求访者甚多,与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谊甚笃,她给王稚登的书信收藏在《历代名媛书简》中。在王稚登70大寿时,马氏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最后强撑沐浴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马氏死后葬在其宅第,今白鹭洲公园的碧峰寺附近。

在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名妓马湘兰所作,却被日本人视为珍品。

           八、风流卓约寇白门

那一年,秦淮河旁满树的桃花已凋谢【组图】


寇白门的一生,充满了许多传奇色彩。《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由于白门为人单纯不圆滑,而决定了她在婚恋上的悲剧。

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在差役的护拥下来到了钞库街寇家,几次交往后,白门对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礼,温柔亲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时便一口同意。是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是一时的需要,数月后他那儇薄寡情便渐暴露,遂将寇氏丢一边,依旧走马于章台柳巷之间。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入京师,又被清廷软禁。朱氏欲将连寇白门在内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白门对朱云:“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思忖后遂答允,寇白门短衣匹马带着婢女斗儿归返金陵。寇氏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20000两银子将朱国弼赎释。这时朱氏想重圆好梦,但被寇氏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寇氏归金陵后,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后又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最后流落乐籍病死。当时钱谦益作《寇白门》诗追悼曰:

“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推荐博文:

偷拍:一张被藏在寒山寺里的诡异春宫图【组图】

邓小平因何事警告金日成:中朝要断交!【组图】

被日军强暴后再度轮奸自杀的琉球女孩【图】

当代大学妹们因何热衷于剃阴毛?【组图】

母猩猩被剃人间卖淫真相【组图】

李先念主席四任妻子四个子女今何在【组图】

开国上将张爱萍妻子曾嫁给项英,女婿俞正声!【组图】

马英九是君子,但也是“台独”分子!【图】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