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评价”到“绿色教育”
如何用评价改革撬动区域教育整体改革?上海的答案在这里。
从“绿色评价”到“绿色教育”
上海市静安区有浓郁的教育改革传统,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以重大项目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机制。基于评价的诸多功能及对于实践的导向作用,静安区历来重视教育评价的改革,把评价作为整体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并不断凸显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思想,引领区域教育均衡和谐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评什么?关注三个要点
在学业成绩方面,关注增量。在判断学校的学业成绩高低时,我们以学校的不同起点为基础,以这个学校相对于课程标准的达成度作判断,以这个学校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学业成绩增量为关注点,使所有学校都有积极性。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这种增量评价导向将“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
学业质量的增值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学习动机的增值,表现为学生更愿意学习;二是学习方法的增值,表现为学生更加会学;三是知识能力的增值,表现为学生学得更多;四是学习价值的增值,表现为学得更有意义。
在过程方法方面,关注长效。从帮助学生取得学习结果的过程来看,有灌输的与启发的、机械的与有意义的、专制的与民主的等等之分。前者是“功利”的,后者是“绿色”的。同样的结果,由于过程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为此,我们开展学业成绩、学科兴趣、教学方式的相关调查分析与评估。这种对教学过程的“健康体检”,对引导学校教师关注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大的震撼与说服力。
比如,我们探索形成了“后效反馈测评”的运作方式。在六年级(注:上海的六年级在中学,称为初中预备班)学生入学初进行测试,一方面作为学生初中学习的起点;另一方面用计算机按学生毕业小学进行统计,并将统计评价的结果和以往小学阶段的各类教学评价数据作差异分析,获得大量反映着每所学校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第一手资料。这既为中学后续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信息和依据,也让小学知晓了本校学生学习效果的保持状况。
在学习生活方面,关注品质。学习不能用单一的指标——学业成绩来衡量,还要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愉悦状况、学习资源的丰富状况等,这涉及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生活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业成绩取得的环境土壤,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学业质量的高品质、持久性就难以得到保障。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具体体现。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中,创造性提出并构建了学业质量和生活质量两维的学业效能评价框架。其中,学生生活质量主要从当前四个重要的敏感性指标来考查,即睡眠与体锻时间是否充足、作业与考试负担是否适当、活动资源是否丰富、校内外成长环境是否和谐。
怎么评?明确三个指导思想
要降低高利害测验的负面效应。评价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对学校、教师造成伤害,打击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激励功能,最大限度降低评价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一方面倡导全面、科学的学业质量观,从更多方面审视学业进展,而不只是单一或片面的视角;另一方面,在运作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学校、教师之间相互盲目比较,在学业质量检测的抽样中加强科学性,比如我们采取的三分之一抽样方案等,既可以对全区的总体情况加以监控,又不至于让学校“分分计较”。
要注重数据背后的信息解读。在全区的绿色指标检测与解读中,我们强调:不是简单地公布数据,而是基于深厚的经验和专业的眼光,揭示数据背后的信息,描述数据背后的专业故事,为学校、教师的改进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和精到的指导服务。为此,在区绿色指标评价中,我们强调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业务机构、学校以及教师之间的多元沟通互动,提升数据的解释功能。我们最终形成了学业效能评量、分析、反馈系统,在分析环节既提供包含基本统计、高级分析的量化分析,还提供包含典型经验及其原因、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质性分析。
要推动基于证据的行动提升。评价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了行动改善,在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践中,我们强调基于证据的改进完善。学科教师要改进教学设计,学校要优化教学管理,教研员要提升指导水平,行政要完善基于个体的资源配置。通过对证据的发现和利用,提高科学性、针对性,提升行动水平和效源配置效能。
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实践的三个思考
基于前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要促进学校、教师朝着绿色学业、绿色教育的方向发展,关键在于长效机制的建设。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在绿色学业评价中,包括着众多方面的数据,有些数据(如学业水平测试)是以能力测试的形式取得,相对比较容易测出学生实际的水平;但有些数据(如学习兴趣、学习压力)是以态度测试的形式取得,由于社会期望效应的存在,有时很难测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因此,如何获得最真实、准确的信息,成为推进绿色学业评价的关键环节。如果绿色学业评价指标出现严重的硬软之别,那么即使全面,也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因为,社会、学校会依然重视那些硬指标,而忽视那些重要(确实反映负担状况)却柔软的指标。
对于学业效能的评价结果,我们建立了面向校长、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的多向反馈机制,以便使调研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这种反馈机制也进一步激励了学校及教育学院对于工作环节的优化与改善,使得评价的推动效应更趋明显。同时,这也激发学校建立多向、灵敏、有力的信息反馈体系,通过接受和分析来自学生及家长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需求信息,给学校领导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因此,加强反馈机制的建立,对于提升绿色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
为了推进学习生活质量调研及后来的学习效能评价,静安区给予另一种形式的动力与激励,那就是对学校在绿色学业评价相关方面的校本实践探索及成果进行特别资助,完善校本机制。我们一方面积极落实贯彻市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大力推进本区的学业效能两维评价;另一方面,我们推动学校、教师的自我监控,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于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则在区域层面上推广分享。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自主探索,也巩固了区域推进绿色学业评价的成果。(作者: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