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商务

吴贻弓:银幕写就抒情散文诗

 图片作者:谢震霖

  图片说明:吴贻弓是中国新时期“散文电影”的代表。与吴玉刚合作《巴山夜雨》,外加独立执导《城南旧事》,仅凭这两部才华横溢的影片,他就奠定了自己第四代导演的影坛地位。之后他又创作了《姐姐》、《流亡大学》、《少爷的磨难》、《月随人归》、《阙里人家》、《海之魂》等影片。 本报记者 谢震霖摄

  吴贻弓:银幕写就抒情散文诗

  吴先生本无意再登报章。退休于他,是卸去一身名利,休养生息才是他如今最紧要的事。但《城南旧事》里饰演疯女人的张敏以及“小英子”沈洁的先后来电,把吴贻弓从超然出世的情绪中拽回当年。

  21年前,吴贻弓是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奖”3位获奖大师里的“小弟弟”。

  现在,76岁的他依然把姿态放到最低:“其实,我就是个儿童片导演,在银幕上写一篇抒情散文诗。”

  以文学服务电影

  说起吴贻弓,先生的姓名大有学问——“贻”为收藏,“弓”乃兵器,“贻弓”寓意“刀枪入库,天下太平”,独具意境。这恰巧吻合了学术界长久以来对他作品的评价——吴贻弓为中国新时期“散文电影”的代表。

  论“散文气质”的由来,吴老说,皆因文学一直照耀着人生。“中学时代我们会看很多书。那时没有特别喜好,跟着流行走。一阵子大家都在弄古典诗词,过一阵又看言情小说,再过一段就是17、18世纪的世界名著了。”彼时,吴贻弓对图书来者不拒,流行什么看什么,《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郭沫若全集》、《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各类书籍包罗万象。但同时,他执导的电影处女作总毫无眉目。身为一名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很长一段时间,吴贻弓只当助理,心甘情愿地跟着沈浮、孙瑜、郑君里、徐韬、吴永刚等大导演。

  “一度,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拍电影,只有不停地读书。”幸好,文学是温暖的,它默默浸润了吴贻弓对电影的创作理念,也进而回馈了他本人。1982年,43岁的吴贻弓终于等来人生中第一部独立执导的影片。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