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场中韩国际公共艺术交流展
url:,id:0
印象里,艺术作品大多高冷,但在浙师大美术学院一楼展厅,由浙师大美术学院和韩国国民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中韩国际公共艺术作品交流展中,富含生活体验和情感温度的中韩艺术家作品一经亮相,让人忍不住伸手触摸———
走进展厅看到的第一件作品是《速度》,上百个鼠标密密麻麻排列,像飞窜的老鼠。它的作者是浙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军德,他希望通过作品表达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的即视感。
沿鼠标窜入的方向转个弯,一座不锈钢焊接的男人雕塑出现在眼前。这个男人上了年纪,是日渐老去的父亲。这件作品的名字叫《父亲的晚上》,作者是韩国艺术家任荣熙,在夜晚仔细触摸这个冰冷的不锈钢雕塑,凹凸不平的质感饱含了艺术家内心最浓烈的情绪———思念绵长。这座雕塑由上千个“思念”韩文拼接在一起,就是父亲在无数个深夜里沉默思念儿子的脸庞。
拐入展厅,更多作品有序而缤纷:韩国艺术家李善熙的作品叫《记忆、时间、命运》,运用了线程、摄影、素描和木、麻线编织成的黑白图案与原木色的桌子,它们组合在一起,生活的画面在此展现;韩国女艺术家裴志悟用娃娃和布拼接出了她的梦想,也是更多女孩童年时的梦想,泰迪熊、熊猫、绵羊,红的红、白的白、棕的棕,毛茸茸、软绵绵,最温暖细腻的情绪……
也有更具观感的综合材料(复合媒材)视觉艺术作品《镜子面具》。这是韩国艺术家韩承九在2015年完成的作品,三张表情细腻的东方女性面孔,正视时是一种平淡的情绪,稍改变角度就戴上了各式各样金属色的面具,或丑陋,或脆弱,或刚毅……作者想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现状: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更多人戴上面具伪装,只有撕掉虚伪、深入内部才能看到人的真实世界。
参展的中国艺术家、浙师大教师的作品则展现出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有象形文字组合成的“家”,有由“忠”“孝”“仁”“义”等篆刻文字砖块叠成的雕塑设计,他们希望在当代艺术中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内容,凸显出本真的价值和意义。
浙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邱兴雄说,当代艺术注重个性经验的表达,作品不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本次中韩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中韩两国多位艺术家对于世界真诚的理解、感悟以及探索,作品也呈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多进行此类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