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评估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的曝光,让这个利益牵绊复杂的领域再也无法维持往日的“净水深流”。舆论风波怒吼而降,公众愤怒的情绪一触即燃,随之而来的是恐惧、对骂、谣言交替上演。

舆情因何混乱?普通网友的朋友圈到底是怎样的“歇斯底里”?为何10W+的文章都充斥着情绪因子?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有几分?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公众还愿意相信谁说的话?

全媒派推出大数据舆情调研,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投放20小时,截至3月24日下午17时,共回收54049份有效样本量。基于这些数据,全媒派试图去真实感知网友身处的舆情场,并了解当下公众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的媒介选择,以供业内研究。

众声喧哗:公众身处怎样的舆情场?

从澎湃《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这是杀人”,山东发协查函》一文开始,多家媒体跟进报道、评论“疫苗案”,随后明星、舆论领袖微博发声让传播范围几何级扩大,再到《疫苗之殇》旧文重发引发“对战”,随后国务院对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主管部门连续发文...此次疫苗案件报道所引发的“舆论海啸”是全方位的。

在这样的舆论风暴中,普通网友究竟是从何种渠道接收到有关疫苗信息的呢?

网友的信息获取:网络媒体+朋友圈成最主要信源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媒体成为网友第一时间获取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占比高达64.6%。尤其是新闻客户端在重大事件时的push机制,让网友几乎可以“零时差”获取事件动态。

此外,朋友圈也成为网友快速获取疫苗案动态的渠道,比例超18%,微信公号等自媒体作为第一信源的比例也超过8%。

而与之相比,传统媒体作为信息获取第一信源的比例极低。其中,电视作为第一信源的占比为6.9%,而报纸和广播的比例都仅为0.3%。

调查:有关此次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你最早是从何种渠道了解到信息的?(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有关此次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你最早是从何种渠道了解到信息的?(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调查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投放,因此覆盖样本量更多保有从网络媒体和移动端获取新闻的使用习惯。但比例之间的悬殊,仍能指向公众在突发事件爆发时媒介选择的偏好:网络媒体成为快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朋友圈和自媒体也成为重要信源。

网友舆情内容构成:“愤怒贴”呈压倒之势

复杂多元的信息接踵而至,公众实际获取的信息内容呈现何种结构?调查显示:“对问题疫苗表示谴责的愤怒贴”,是在网友朋友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信息类型,比例接近7成;其他信息类型占比从高到低分别是“媒体报道调查”(15.5%)、“权威信息发布”(8.9%)、“自媒体文章”(4.7%)等。

可见,普通网友更多被传播愤怒和恐慌情绪的信息所包围。根据新榜统计数据,在3月18日到22日期间,关键词为“疫苗”的微信平台阅读数top30文章中,“倾向传播恐慌悲哀情绪”的文章占比最高,且“带有激动情绪的文章传播效果最好”。而在朋友圈中,类似下图的帖子,相信你一定见过不少: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负面情绪,呈现出比澄清事实、追究问责、解决问题等信息更强的传播力与感染性。然而,在一味的情绪传播中,有关“疫苗案”真正的核心问题却容易被忽视。有人指出,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中,民众很容易把“假疫苗/毒疫苗”、超温失效疫苗、正常疫苗的不良反应和纯粹的耦合事件混为一谈,最终可能引发的是“疫苗恐慌”与公共卫生危机。

调查:在你的朋友圈中,围绕“疫苗”,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种类型的信息?(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在你的朋友圈中,围绕“疫苗”,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种类型的信息?(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网友接触的“疫苗之殇”:未能回归完整文本

在这次舆情风暴中,一篇由记者郭现中在2013年写下的深度报道《疫苗之殇》(原文刊于2013年6月23日南方都市报《视觉周刊》),因网易新闻等媒体和众多自媒体公号挖出,引发疯狂转发。

然而,在朋友圈传播的“疫苗之殇”并非万字调查报道全文,更多是由疫苗引起的悲惨照片集合。甚至有文章在标题中加入类似“你的沉默就是帮凶”“为了你的孩子”等煽动性表述。

而这则“旧文新发”,不仅点燃了公众的愤怒,也引发自媒体“骂战”,其中和菜头连发《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我是你爸爸—回王五四的话》等文进行批评,“疫苗事件”也因“殇”字再次升级。

这篇引发“世纪骂战”的旧文,网友是否读过?根据调查数据,仅有13.2%的网友表示看过全文,超4成用户完全没有看过这篇文章。尽管“殇”成为此次疫苗事件中最受关注的字眼,然而普通网友在信源获取时并未回归文本本身去了解报道的真正内容,更多是被热议话题的汹涌洪流所裹挟。

调查:你是否完整看过2013年《南方都市报》记者郭现中的报道《疫苗之殇》全文?(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你是否完整看过2013年《南方都市报》记者郭现中的报道《疫苗之殇》全文?(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作为信源的网友:“疫苗”激发网友传播欲

公众在此次疫苗舆情事件中,除了接收信息,也作为信源自主传播信息。相比较其他公共事件,疫苗因涉及到“孩子”“健康”等因素,公众爆发出更强烈的自主传播欲望。53.%的被调查网友表示,“已出离愤怒,在朋友圈怒转N条有关疫苗的信息”;相比之下,41%的网友“只观望、不转发”。

调查:你的朋友圈,是否转发了有关“疫苗”的信息?(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你的朋友圈,是否转发了有关“疫苗”的信息?(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但是,公众在传播“疫苗”信息时是理性的吗?并不尽然。仅有6%的用户表示,自己“只转发澄清谣言的信息”。公众作为信源传播时,情感性的宣泄>理智的价值判断。

点击即权力?公众的媒介评价

在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爆发后,信息一度呈现“窒息式真空状”,尽管充斥着旧文、骂战与愤懑,但因缺乏权威信源第一时间澄清和信息发布,导致舆情一度呈现失控趋势。

在这段权威信源匮乏的时期,公众对于“疫苗”的信息需求是庞大的。他们从新闻客户端、从朋友圈“饥渴”地获得有效信息,也由此创造了流量峰值和无数篇10W+。但是,点击就是价值吗?用户在获取信息时,是否所见即所得?他们如何评价各类信源?调研数据同样给出了令我们意外的答案。

负面媒介评价:质疑权威信源缺位

在此次疫苗舆情事件中,暴露出政府、权威机构以及媒体在信息发布上的诸多问题。例如,政府和权威部门响应速度仍需加快;媒体的深度调查报道相对不足;自媒体“口水战”牵绊注意力等等。公众如何评价各个信源的表现?

调查数据反映,公众对于政府和权威部门及时公布疫苗具体流向、严惩涉事单位及个人的呼声强烈,超7成网友想要“吐槽”政府和权威部门的表态延时。正如人民日报官微所说:“面对非法疫苗案,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最高检挂牌督办。疫苗失效,权威不应失语。回应关切,厘清焦虑,严肃追责,规范市场”;并回答网友真正关切的问题:核查了哪些疫苗,被核查疫苗的采购时间,不良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等等,以驱散疑团,舒缓恐慌情绪。

调查:就此次疫苗事件来说,你在获取资讯时,你最想“吐槽”什么?(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就此次疫苗事件来说,你在获取资讯时,你最想“吐槽”什么?(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大V“骂战”:网友认可“喧哗”>沉默

刺猬公社将疫苗事件之后几起舆情“骂战”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例如,自媒体“口袋育儿”质疑澎湃新闻是“标题党”;和菜头则抨击名为《疫苗之殇》的文章是强行建立“失效疫苗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因果关系,“利用网民的无知、在思维训练上的不足,操控他们的认知、情绪”。

网友如何看待这些激辩?超半数网友表示:“这些纷争,可以引发大家关注疫苗事件,是好事情”;34.8%的网友认为“更多是情绪化的表达,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网友普遍关注这些争辩,并汇合到一个共同期待:希望能够通过舆情的不断升级,从而实现对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压态势,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螺旋通道。

调查:怎样看待一些自媒体或者大V的“骂战”?(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怎样看待一些自媒体或者大V的“骂战”?(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公众惧怕根源:切身之痛

公众对媒介和主管部门的信任缺失,背后根源性的心理机制何在?超过4成网友表示:“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风险,也有可能影响到我的孩子”。对于疫苗事件中舆情乱象的不满,深层次的恐惧来自于对切身风险遭遇的担忧。公众对信息公开和程序正义的期盼阈值,上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之上。

调查:有关疫苗,你真正恐惧的是什么?(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有关疫苗,你真正恐惧的是什么?(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天黑不敢闭眼”?公众的媒介信任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源,公众还愿意选择相信谁?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公共安全史中的重要标志,彼时,公众对于监管部门和奶粉企业的信任指数一度将至冰点。那么,8年过去了,今天的国人恢复了信任感吗?

媒介渠道信任指数调查:网络媒体信任度最高

此次舆情调研,共考察了网友对于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疫病防控领域官员/专家(如药监局、卫计委)、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微信公号等自媒体、医疗领域的垂直平台(如丁香园、春雨医生)6大渠道的信任度指数,具体数值见下表:

在此次疫苗事件中,面对以下信源,你的信任度分别有几分?(数据由样本投票加权计算而得)

在此次疫苗事件中,面对以下信源,你的信任度分别有几分?(数据由样本投票加权计算而得)

在此次疫苗事件中,网友对公共媒介的信任指数相对较高,其中,对网络媒体的信任值超过传统媒体。然而,公众对权威机构和疾病防控领域官员/专家的信任指数较低,指数停留在1.6附近。

事实上,此次疫苗安全事件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法律空转、监管失灵、人心溃败”,让公众对监管信源信任“围墙”再次塌陷。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胡百精所说:“政府和专家系统确实不能草率得出结论,但是应迅速开启一个态度空间和建立必要的程序认同。比如表明态度和决心,提供调查的程序、流程、方式和相对清晰的路线图。事实上,所有的认同都首先是程序认同,即通过可知、可见、可参与的程序和规则,让人们体验抵达结论的过程。若无充裕的态度空间和程序认同,谣言就会大行其道,最终的结论也会受到质疑。”

另一调查的结果也基本趋同。对于未来在面对重大的公共事件或问题时,最多的网友选择第一时间相信“网络媒体”,其次是传统媒体,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次之,比例超越“垂直平台”和“自媒体”。尽管在此次疫苗事件中,权威机构的表现拉低信任值,但公众对权威部门的信息公开仍抱有期待。

调查:未来在面对重大的公共事件或问题,你在第一时间选择相信何种媒介?(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未来在面对重大的公共事件或问题,你在第一时间选择相信何种媒介?(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如何提升信任值:“快递式”追踪疫苗来源、走向

对于疫苗来说,要怎样做,网友才能重拾信心?有超过半数的网友选择“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支疫苗的来源、走向”这一选项,远超其他选项。人们期待,能够及时查清公布涉事疫苗及制品的来源与流向,并建立起疫苗生产、流通、购销、使用等环节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如果快递包裹都可以做到实时监测他们的位置和负责人,那么疫苗为什么不可以呢?

调查:你怎样才有可能放心打疫苗?(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你怎样才有可能放心打疫苗?(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能否重回黄金年代?公众的媒介期待

疫苗事件发酵后,曹国星指出:“自媒体时代,情绪先行,但事实材料却没有增量,甚至许多人去检索已有报道,读懂论敌逻辑的耐心都很少有。”的确,在此次疫苗事件爆发后,媒体生产的信息增量较为欠缺,而公众对于核心事实的需求出现巨大缺口。

信息缺口:自身相关信息最急切

调研显示,网友对和自身行动相关信息的需求,最为旺盛且迫切。超6成用户关心“问题疫苗是否流窜到自己的家乡”,其次是“以后还能不能带孩子打疫苗”。

调查:围绕疫苗问题,你迫切地想要知道哪些信息?(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围绕疫苗问题,你迫切地想要知道哪些信息?(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正如胡百精所说:“专业媒体人亦应节制过剩的道德激情,把精力放到事实和真相的确证上去。”疫苗事件,是非道德判断已无需多言,公众需要的是核心事实与情报。

腾讯《探针》独家突破:还原山东非法疫苗交易细节与流向,看到相关卷宗,并确认部分疫苗流向乡镇卫生院

腾讯《探针》独家突破:还原山东非法疫苗交易细节与流向,看到相关卷宗,并确认部分疫苗流向乡镇卫生院

公众媒介期待:展开舆论监督

“疫苗事件之所以在炒旧闻,在于整个调查记者行业已经覆灭,而公众探寻真相的刚需还在。”前媒体人、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老兵回家”活动发起人孙春龙这样说道。

正如孙春龙所说,公众对媒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展开深度调查、切实监督政府调查和问责疫苗事件抱有殷切期待。面对疫苗乱象,媒体责无旁贷。

调查:你认为在这次舆情事件之后,大众媒体应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调查:你认为在这次舆情事件之后,大众媒体应该肩负起怎样的责任?(点击图片查看调查数据)

腾讯《今日话题》推出多篇专栏,还原“疫苗”真相

腾讯《今日话题》推出多篇专栏,还原“疫苗”真相

腾讯《探针》赴杭州寻访疫苗案下线,查出许多蹊跷之处

腾讯《探针》赴杭州寻访疫苗案下线,查出许多蹊跷之处

最后,用电影《聚焦》里这样一句台词与媒体人共勉: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黑暗中摸爬滚打。突然间灯亮起,每个人多少要面对些责难,但你们每个人都做出了出色的报道。对我来说,报道这样的新闻,才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调研说明

问卷说明

问卷地址:?id=335748&hash=89b6#rd

投放渠道:腾讯新闻客户端

团队

调研策划:刘倩文、王杨

问卷设计、数据分析:西晨

样本构成

性别分布: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年龄分布: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学历分布: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地域分布: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月收入分布:

腾讯传媒大数据调查:“疫苗恐慌”舆情奔袭

说明:以上全部数据图表截图均为调查后台自动生成,未有任何调整删减。

====================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