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真相不能止于撇清干系
“广西官员请吃穿山甲”,名为@Ah_cal的微博博主发布于2015年7月15日的一则博文,一经翻出就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穿山甲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媒体梳理了该博主晒出的其他内容,既有与地方大员的合影,也有官场“高档”饭局的招待画面。
关于穿山甲的博文语言透着几分得意。“李局长黄书记请我们在办公室煮穿山甲吃,第一次吃,口感味道很好,已经深深爱上这野味了”。这名爆照小伙也被戏称为“穿山甲公子”。
较早做出回应的是林业部门。2月6日,广西自治区林业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广西政府官员宴请吃穿山甲”一事,已收到来自国家林业局的通知,督促其进行调查,具体调查事务由自治区森林公安局负责,将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查处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
2月7日,被质疑为涉事主体的广西投资促进局也做出“澄清式”回应:对博文中所配图片,经仔细辨认,合影照片中的用餐人员,没有该局任何领导或工作人员。广西投促局还表示,该局自2004年成立以来,到2015年7月15日前没有李姓或黄姓领导班子成员,现任局党组书记黄文标于2015年7月6日至7月17日在新加坡培训学习,2015年7月21日被任命,8月10日到该局报到任职。
然而,如果事态至此就告了结,然后静等舆论退潮,将会成为这一热点事件的“败笔”。无论博主曝光的内容是否属实,也无论是否真的有官员参与,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查明真相,是对所有人的坦荡交待,包括被怀疑的对象。
当然,任何案件的查处也都需要一个过程。7日晚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披露,该部门已关注此事,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类似引起广泛舆情关注的事件究竟该谁来主导,内部调查流程以及部门间的配合是否顺畅,“有图有人”为何调查还是迟迟难有权威消息?从事件曝光到舆论发酵,再到有关部门的介入,被动的回应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需求,更不用说有些部门依然固守过去但凡出事就百般隐瞒、想法捂盖的顽疾。
根据过往经验,一旦涉及某些部门的切实利益,协作配合并非总是那么顺利,想办法搪塞甚至阻挠现象也时有发生。对于舆情热点事件如何回应,仍有待各部门改进。目前尚不清楚该事件的具体调查情况,林业部门、纪委、宣传以及可能的涉事部门等均参与其中,部门间如何分工,照片比对是否存在较大难度,尚不得而知。可以想见,如果久拖而不得真相,公众舆论势必会有新的反弹:查清所谓的李局长、黄书记究竟是谁,真的就那么难?到底难在哪里?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及时回应关切。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借助“一把手”的统筹能力,打破部门间的协作障碍。规范权力离不开公众监督,如何及时有效的回应监督,有赖于部门间进一步理顺协作关系,这也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约束权力,个案极具引导和示范效果。近年来的强势反腐和党风廉政建设正处于攻坚胶着阶段,每一个具有社会影响的案例都会释放出或积极或消极的信号。及时得出客观结论,还原事件来龙去脉,查清到底有无违纪违法行为,才能够强化政府公信力。反之,公信力则会在一个一个案例中消弭。今天是穿山甲,明天又会是什么?今天不了了之,明天必然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