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发布《“互联网+”企业暨企业家声誉形象研究报告(O2O篇)》
8月11日,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网财经部联合举办的“'互联网+‘企业暨企业家声誉塑造与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互联网+”企业暨企业家声誉形象研究报告(O2O篇)》。该报告以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六度评估指标为基础,就以O2O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声誉形象特征进行了全面评估。
报告认为,在过去两年中,以O2O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业态得到了爆发式发展,互联网出行、互联网外卖、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房产、互联网旅游等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波O2O浪潮,全行业呈现出一种新形象、新气质,与传统经济相比,在价值观、创业创新、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品牌形象和宣传推广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反映出其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蓬勃生机。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的急速膨胀,一些消费侵权、垄断经营、恶性竞争等负面舆情不时发生,严重损害了企业乃至行业整体声誉形象。
报告基于O2O企业及企业家在声誉形象方面的特性,以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在六个维度方面的声誉形象差异为考量要素,评估其优长和尚待完善之处,试图揭示O2O行业的整体声誉形象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度,以供相关企业和企业家观自身之优缺,察行业之声望。
根据六度评估指标体系,报告对O2O行业十大典型企业家、十大典型企业和外卖、医疗、出行、房产、旅游等五个典型O2O子行业进行了评估。
从六度评估结果来看,十大典型企业家在感召力、创新力、洞察力、包容力、责任力和传播力等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均在8分以上(分值区间为0-10分),反映了优良的声誉形象。其中洞察力、创新力和感召力三项特征评分较高,主要体现在企业家对“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作用,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大胆探索,对青年创新创业群体的带动和鼓励等方面。相对而言,其包容力和责任力表现略有不足,与一些企业家个人言行失范和所属企业不时出现的负面舆情有一定关系。在传播力方面,企业家之间差异较大,尽管总体上都比较注重个人品牌形象传播,但也有的相对低调,甚至有意隐身。报告认为,O2O企业家应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担当精神,面对舆论争议和指责需更加包容。
十大典型企业在传播力、竞争力、创新力、品牌力和情感力方面平均得分均超过8分,但责任力得分略低,为7.86分,部分企业在急速扩张过程中忽视消费者合法权益、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引发群体事件,反映出其责任力的不足。从子行业来看,总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出行8.10分,旅游7.88分,医疗7.88分,住房7.45分,外卖7.18分。出行行业作为O2O模式在中国的典型实践者,其创新力得到了普遍认可,行业竞争力强悍,社会影响力较大。随着携程网与多家OTA企业相互参股,旅游O2O行业竞争力正不断增强,行业品牌传播和产品创新较为强劲,但行业投诉较多,对其社会责任力形象塑造不利。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社会责任形象较好,这与其行业本身偏重公益色彩有关,但行业传播力较低,在舆论场远不够活跃。住房行业六度评分均低于8分,其中传播力和创新力较好,特别是链家网的传播力在整个O2O行业中居于前列,由于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其责任力和情感力略显不足。外卖行业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过由于黑作坊事件的曝光和行业恶性竞争等因素,其行业整体声誉形象水平较低,特别是责任力和情感力偏弱,形象有待改善。
报告认为,O2O行业整体的声誉形象对资本市场投资倾向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企业个体来讲,认识、塑造和改善自身的声誉形象就更具现实意义。企业只有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声誉进行全方位管理,并进行持续而有力度的传播,才能塑造出符合自身定位的声誉形象。
附:《“互联网+”企业暨企业家声誉形象研究报告(O2O篇)》全文下载
附榜单:
(责编:李静、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