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抗战老兵陈开义:见到新四军,日伪军转头就跑
陈开义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杨涛摄
新四军部队开展村落战训练。
新四军战士与缴获的日军物资合影。
2016年7月14日,成都市青羊区百卉路一小区内,93岁的陈开义坐在家里,电视里正播放着抗战题材的影视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有关“红色记忆”题材的影视片不断上演。对这些能勾起记忆的影视,陈开义总会守着过一遍。对他而言,影视片中有不少是他曾经经历过的生活。
70多年前,日寇践踏祖国河山,中华民族岌岌可危。父母早逝的陈开义投身新四军,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连长等职务,在苏皖边区参加抗战达5年之久。随后,他还参加了解放战争等多个战役。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驻守在安徽盱凤嘉县的他们,每人仅有3发子弹,每天伙食鲜有蔬菜,能有两顿米饭吃就算不错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与当地百姓联合抗击日伪军,“打赢了就收缴装备,打不赢就躲进芦苇荡。”
老兵档案
姓名:陈开义
年龄:93岁
民族:汉族
籍贯:安徽嘉山县(今安徽明光市)
所属部队:新四军盱凤嘉县独立团
职务:新四军战士、班长、连长
参加战斗:苏皖边区多次作战
口述实录
“新四军一位领导问我:‘小伙子,愿不愿意当兵,打鬼子保家园啊?’我与村里的不少青年一样,一口答应了下来,我没啥牵挂,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自然要保护好家园。”
“扫荡分两种情况:一是来的全是伪军,一般就随处转转,拿点东西就走,这种是最好应付和对付的;第二种是鬼子加伪军,就得当心了。鬼子带头进村盘查,如果遇到抵抗的,就会就地枪杀。一旦反抗鬼子的多了,那村子就彻底惨了。”
“遇见鬼子大部队过来,驻守在这里的新四军战士,要么乔装打扮成村民,要么钻进芦苇荡里躲避。鬼子试着进来搜查过,结果空手而回。”
“很多时候,平均下来一个人有3发子弹都算可以了。所以,我们很少用枪,不到关键时刻不浪费一颗子弹。”
“冬天,这里很冷的。部队分发下来的棉被很少,4个人分到一床被子,一件不是很厚的棉衣,但没有棉裤,鞋子得靠自己动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