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金融街论坛聚焦改革监管
本报记者 刘慧
5月末,以“新机遇、新金融、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金融街论坛在北京举行。围绕市场资源配置、金融改革监管等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等发表了各自观点。
吴敬琏: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
“市场怎样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所要建立的制度基础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吴敬琏称,我们当前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原先有错配,结构变得不好并扭曲了,现在转回来就是实现再配置。还要依靠市场激励,通过优胜劣汰、市场竞争,使企业和创业者都能发挥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谈到金融改革时,吴敬琏称,核心的包括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比原来预料的要快一些,但单项突进不可能发挥整体的系统性效果,其他改革也亟待推进。如何支持金融的各种创新也是很重大的任务,中间有重要的环节,比如征信体系的建立,这是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建设,如果不能有所进展,会拖累整个体系的建设。
吴敬琏称,金融市场的特点是信息高度不对称,监管体系长时期存在争论和缺点。比如说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的监管体系没有放在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上,而是放在了实施审批上。现在看来,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使得一些违规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非常猖獗。金融改革要与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合。
李士祥:金融业成第一支柱产业
南有陆家嘴,北有金融街。北京金融街地区集聚了各类金融机构1700余家,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81.4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比重超过40%。李士祥称:“金融业作为北京经济第一支柱产业的作用凸显,2016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970.5亿元。”
在李士祥看来,金融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国家正在完善金融机构体系、资本市场制度、金融监管框架等,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落户北京,为扩大首都金融业的影响力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北京将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创新创业。还可发展文化金融、旅游金融、体育金融,通过多种方式设立发展基金,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项目。
张军扩:京津冀打造新的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增长。张军扩称,新时期下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区域增长极,相比而言,京津冀面积、人口略少于长三角,GDP总量仅相当于长三角的一半,区位条件、要素条件、发展基础等条件不错,最有潜力打造成新时期新的增长极。
金融如何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张军扩称,要进行顶层规划和指导,尤其要协同金融创新发展的角色定位。围绕交通、产业、环保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出台一些鼓励协同创新的政策,尤其要支持处于相对弱势的河北省。同时加强三地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协调。
在他看来,建立金融信息的服务平台,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要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长期以来,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信用数据公开不足、征信体系不完整,严重制约了金融跨区域流动,因此要有效整合三地政府部门,并建立京津冀区域统一完整的信用体系。
吴晓灵: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淘汰落后产能与鼓励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措施,简政放权的改革与清除“僵尸企业”是促进企业新陈代谢的政策措施。吴晓灵称,依法实现市场出清,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市场的生生死死、新陈代谢,让经济富有活力。
她表示,“僵尸企业”不能市场出清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障碍,不恰当的政绩考核和维稳的责任压力,促使政府尽力从资金上维持一些“僵尸企业”的生存,“僵企”退出又会面临职工下岗的问题。有很多人不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就业与再就业的循环往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
吴晓灵称,契约精神和对财产权利的保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破产就是契约的依法终结。现代破产制度引入了破产重整程序,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力求让债务人资产、财产价值最大化,是从更深层次上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今后要完善破产法律制度的各项配套措施,依法促进市场出清。要按照商业化原则来判断企业是否有生存的能力,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设立谈判的协调机制,而不是具体决定重组和谈判的结果。
吴晓灵称,要完善破产法,增加预重申制度、经营型事业单位破产制度,特别是个人破产制度应建立起来,因为很多民营企业,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是高度重合的,如果没有对个人财产的充分保护,企业家就没有安全感。同时要完善与破产相关的税收法律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