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故事

金华婺城数字报刊平台

  记者 姜景芳 文/摄

  “你都几年没来了,待会儿我带你去逛逛西湖!你也知道,以前我们的西湖又脏又臭,都没法靠近。现在不一样了,不仅湖内治理好了,湖边还建起了公园、健康步道,可漂亮了!”昨天,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民黄小明家中来了外地客人。一番寒暄之后,作为主人的黄小明自豪地带着客人游起了村里的“母亲湖”西湖。

  如今,一提起村里的西湖,湖头村民个个和黄小明一样深感自豪。大家都说:“杭州西湖,名扬国内外。我们村里的西湖没那么大名气,可也是自成风景,不愧于这个名字。”当然,大家也都因此向该村两委、向村党支部书记陈加平竖起了大拇指。正因为在陈加平的率先提议下,湖头村的治水“起步比别人整整早了三年半”,又因为年年有推进、年年有变化,由此成就了如今全村人共同骄傲的——美丽西湖。

  人物名片

  陈加平,1964年8月出生,2008年7月入党,现任婺城区人大代表,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党支部书记。个人曾先后获得金华市优秀党支部书记、金华市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浙江省“五水共治”先进个人、浙江省千名好支书等荣誉。同时,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两委凝心聚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村集体和村党支部“拿下”了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金华市“五星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A 小村亦有西湖景

  2010年,西湖完成上游段清淤;2011年、2012年,在忙于筹集治水资金的同时,对上游段两岸进行绿化;2013年,完成住宅区中段清淤和两岸道路硬化;2014年,完成住宅区中段两侧绿化、美化;2015年,完成住宅区下段清淤和两岸绿化、美化;今年上半年,西湖西岸公园基本建成,两侧老宅墙面进行了美化,沿湖又打造了健康步道;如今,西湖畔再添“醉美湖头”墙绘……

  这是西湖已经走过的“治水之路”。这一路,让西湖从一个令人掩鼻而过的所在变成了令人留恋的一道风景。特别是每天早晚两个时间段,湖头村民以及周边村庄百姓都爱到西湖逛逛,有来散步休闲的、也有沿着健康步道快步走的。

  当然,老百姓更喜欢看的还是西湖和周边风景。走在这里,可以看西湖内干净的湖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可以依着复古的青石栏杆,欣赏“醉美湖头”墙绘、老建筑风情,以及农妇一边忙碌、一边相互攀谈的浣衣景;也可以通过西湖两侧裸露出的老青石壁、东岸的百年古树、中间的百年古桥(宁寿桥),品味岁月的痕迹;还可以驻足村农村文化礼堂“五廊”,了解村史民风……如果走累了,那就到西岸的休闲公园坐一坐:这里有古色古香的长廊供人小憩;这里有生机勃勃的绿化让人呼吸清甜的空气;这里还有正在复原的湖头村“西湖十景”风光。在这里沉淀心情,你或许能感受到岁月静好的美妙滋味。

  B 难忘“垃圾湖”之痛

  而曾经的“垃圾湖”,在照片中被定格。那画面已足够触目惊心,可是远比不上长期在湖畔生活的村民感受深刻、鲜活。“那时候,西湖臭啊!湖边就只剩下一些年纪大的人不愿意搬了。”家住西湖东岸的村民陈敦法说。

  “那些空下来的老房子,被一群收废品的外地人租去了。他们大概觉得反正湖水又脏又臭了,所以一点也不讲究。不要说没用的废品直接扔进湖里,我还不止一次见到过,有人把装着屎尿的塑料袋往里扔。有时候,我忍不住说他们几句,结果还被骂……”陈敦法一边说,一边连连摇头。

  不过,看看眼前的西湖,陈敦法立即笑了:“湖头村两委好,肯为老百姓办事;加平好,有魄力、有手段,又肯吃苦。这西湖能治出这种效果,谁能想到?更高兴的是,治好后,西湖边收废品的外地人也都被劝走了。这事儿,全村村民没有一个人说不好的。我天天在这儿看着,早上有人围着西湖跑步、晚上有人围着西湖散步,不管是本村人还是邻村人,都竖着大拇指夸西湖治得好。”

  说起来,在西湖整治之初,陈敦法还为难过村两委。“那时候,我家的房子离湖边只有1.5米。为了做路,加平上门做我的思想工作,说让我拆一间房。”陈敦法回忆。

  “这事儿坚决不行。”当时的陈敦法压根不相信西湖能治理好,一口就回绝了。那时候,他和大多数村民想法一致:解放以后就没见西湖清过淤,村里又没钱,这么大的工程总不能靠想一想就做得好吧?!“再说了,我和那些收废品的外地人,三天两头吵架,已经势同水火。他们还多次偷偷把我房子旁的路灯、门上的遮雨棚搞坏。我要是同意把房子拆了,可西湖又没治好,天天看着收废品的车辆在我门前进进出出,我不得气死啊!”对当时反对拆房的理由,陈敦法至今直言不讳。

  说起来,陈敦法是村里的老干部,曾担任村会计,并非蛮不讲理之人。在陈加平等人的一再劝说下,又亲眼看着湖水被抽干,清淤行动热火朝天地展开,他便松口了。在他的带动下,涉及长湖整治的其他9家农户也陆续点了头,同意拆迁自家房屋。

  自此,西湖走上了快速蝶变的道路。

  C 村支书的“治水情结”

  每一位接受采访的村民提及西湖巨变,都会由衷地感谢村支书陈加平。西湖治理当然不是陈加平一个人的功劳,可是如果没有他,眼下的西湖还不会变成风景。“没有陈加平,西湖也肯定会治理,但最有可能是在‘五水共治’热潮的推动下展开。那样就会整整晚上三年半,治出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和现在一样了。应该说,陈加平带着湖头村两委走在了全省‘五水共治’的前列!”乾西乡干部胡兆龙坦言。

  其实,陈加平虽生在湖头、长在湖头,但成年后就跳出了“农门”,在建筑行业有了不错的发展。可是,2008年湖头村老支书陈桂禄和支部一班人却找上了门。原来,当时的湖头村两委“老好人”风气很浓,想干事却力不从心。大家看中了陈加平敢作敢当的性格、敢闯敢拼的作风,想请他回来当村官。陈加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说,即使已经住市区多年,他依然认定自己是湖头村人,能为湖头发展出力——“我当然愿意!”

  2008年4月,经过民主选举,陈加平走马上任,成了湖头村村委主任;2010年12月,他又高票当选,成了村党支部书记。

  事实证明,二十多年在外打拼的经历,让陈加平在看待湖头的发展问题上,更加客观而敏锐。他很快就意识到,村里的“母亲湖”西湖已经被糟蹋得连灌溉功能都快要丧失了,治水已是刻不容缓!2010年年中,陈加平首先在村两委会议上提出了治理西湖上游段的想法。他的提议得到了两委其他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的一致支持。这一年,村里筹资28万元,完成了西湖上游200米的湖底清淤和堤岸加固。

  根据陈加平的思路,接下去就要啃下“硬骨头”——治理污染最严重的西湖住宅区中段。可是资金严重缺乏,他只能先到处“化缘”,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期间又恰逢2011年取消了湖头“狗肉节”,2012年村里开始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又要参与承办婺城区首届民俗文化艺术节……因此,西湖治理只能“等一等”。事后证明,这一年的等待很值得。因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陈加平见识到了西湖百年之前的风貌,心底涌出了强烈愿望——要将西湖修旧如旧,再现曾经那个风景和文化相融合的“母亲湖”。

  D 治水治出美丽新农村

  2013年5月至10月,5个多月时间,陈加平忍着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心扑在西湖治理工程上,被村民称为“垃圾湖”的西湖住宅区中段由此变了一个模样。随后,“五水共治”的号角被吹响,陈加平带领下的湖头村两委治水热情更加高涨。

  “一开始是希望‘水清’,接着要推进‘岸绿’,然后还要打造‘景美’。一步步实施下来,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越来越投入,投入到舍不得花时间去住院治疗我的‘腰突’毛病。直到2015年9月底,我已经腰痛得无法走路,熬不住了,只能去住院。经过四个小时的手术,我的后腰部多了四枚钢钉。手术后,虽说医生和家人都让我好好休养一段时间,我却觉得需要尽快回村里、回治水现场,只躺了二十多天就开始上班了。”陈加平说。

  当然,陈加平带领村两委抓治水能越干越起劲,最大的动力还是村民的认可。“我们村治理西湖,我这个老太婆沾了大光!”82岁的倪小香说。倪小香是一位独居老人,住在西湖西岸。西湖治理工作中,陈加平发现她和另一位“五保”老人的房子已是破损不堪、摇摇欲坠。为了老人的安全,陈加平经村两委讨论通过,将他们的房子列入危旧房改造,结合西湖治理进行拆除,然后在原址往西数米处建起了近80平方米的新房,供老人居住。老人对此感激涕零,反复念叨:“我能住新房,托了村两委的福,托了加平的福!”

  如今,湖头村的治水行动依然蹄急步稳。比如,西岸公园正在补充完善早年的“湖头阳居图”、“西湖十景”等内容,以传承村庄历史;而上游段,该村正在与区水务部门对接,争取2017年完成15亩荷塘景观区块的打造……事实上,对陈加平来说,治水已经不仅仅是治水。它连接着整个新农村发展,比如垃圾分类、村庄环境整治、文化传承、文明建设……为了更美的湖头,他正义无反顾,带领村两委继续往前奔波。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