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邀外国参与"一带一路" 把投资留在国内
参考消息网5月26日报道 英媒称,北京方面鼓励外国企业跟中国承包商共同投资于第三国。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这一战略可能有助于把制造业就业岗位和投资留在中国。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26日报道,中国提出的在第三国扩大铁路、电力和大坝投资的倡议,可能会使由西方出资兴建、原本旨在供应中国庞大国内市场的工厂获得新生。
报道称,联合投资的可能性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一带一路”政策倡议的机会。“一带一路”旨在提升中国在贸易伙伴国的投资水平,化解国内工业产能过剩的棘手问题。
“最常见的情形是,第三国项目源于长期、现有的对华关系,”英中贸易协会的贾尔斯·布莱克本说。25日,该协会公布了一份有关英中两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业务合作的报告。
“一带”大致与历史上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相吻合,而“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即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非洲与中国展开贸易往来的海上路线。
报道称,对于中国和许多在华投资的大型外企而言,一带一路的部分吸引力在于,这是一个针对很多行业积累起来的严重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案。北京方面不愿让国企或大型民企走向破产。同时,外国企业已投入了这么大资本和精力来打造中国国内的一体化供应链,以致它们开始寻求让旧投资发挥新用途,而不是搬迁到其他地方。
比如,法国电力设备巨头阿尔斯通重建了位于北京附近的一家汽轮机厂,该厂最初兴建于1990年代,为的是向中国充满争议的三峡大坝供货。如今,该厂打算向中国的水电合作企业供货,后者开始竞标第三国大坝合同。
“中国企业自己未必拥有足够的资本或经验,去完成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全部投资,”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中国对外政策与外交问题专家赵可金说,“特别是在中亚、中东和北非,欧洲企业拥有更丰富的经验、更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社会关系,而中国企业拥有资金。他们可以通过合作把事情办成。”
报道称,在项目第一线,大型中国国企、西方跨国企业和东道国的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众多挑战包括不同的劳工与安全标准,以及需要为每个大型项目作出量身定制的融资安排。英国工程与设计咨询公司阿特金斯的亚太区总裁克里斯·伯德桑说,他的公司花了大约4年时间才跟中国国有大型工程公司建立起有效的工作关系,在中东和其他地区开展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