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报告

舆情治理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

内容摘要:2016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召开舆情治理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本报合肥11月 15日电(记者吴楠)11月 12日,以“传播革命的挑战与机遇:新改革时代下的国家(区域)治理”为主题的2016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如今社会性传播已经兼具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特别是人际传播的复合属性,因此不能仅靠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人,而要以关系传播和情感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新媒体和舆论研究应保持历史性视角,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保持对公共舆论形成过程的宏观洞察,避免走向数字倾向主义。会议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关键词:社会发展论坛;舆情与;社会行为;舆情治理;合肥;大众传播;舆论;研究;院长;媒体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报合肥11月15日电(记者吴楠) 11月12日,以“传播革命的挑战与机遇:新改革时代下的国家(区域)治理”为主题的2016舆情与社会发展论坛在合肥召开。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得以组织、协同和互动的重要媒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表示,目前互联网造成最大的革命性改变是把社会行为主体从过去的单位降解到个人,个人成为社会行为、社会权利的基本主体。这使得社会连接的自由度有了巨大提升,而这种连接的丰富性和社会行动空间的巨大拓张,也对舆情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会性传播已经兼具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特别是人际传播的复合属性,因此不能仅靠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人,而要以关系传播和情感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我们过去所忽略的非逻辑、非理性的成分在今天的社会说服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立场、态度、情绪等要素比事实、理性在社会说服方面更为重要。”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新媒体既是舆论生成和表达的平台,也影响着舆论氛围和内容。新媒体和舆论研究应保持历史性视角,将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保持对公共舆论形成过程的宏观洞察,避免走向数字倾向主义。

  会议由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承办。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