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八卦指南【图】
这个礼拜,不少魔都吃货们喜大普奔啊。因为米其林指南,也就是正宗小红书将进入魔都——这也意味着,咱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自己城市的米其林X星餐厅捏! 等等!魔都没有米其林餐厅?那些在外滩开成一片的“米其林餐厅”是什么鬼?不要骗咱读书少! 外滩的“米其林餐厅”?它们应该有个更标准的统一称谓:米其林星级大厨开的餐厅,而已。
记得是2009年那阵子,妹纸跑生活时尚条线,曾采访过不少侍酒师(当时绝对是少而精的高大上职业),大部分人都顾左右而言它地打哈哈。只有一个耿直man,一脸微笑着回答了咱这个如今看来,弱智到死的问题:
——菇凉,我可以和你拍胸脯保证,上海没有一家米其林餐厅!外滩那些“米其林星级大厨”开的饭店,说白了都是野狐禅。是的,开餐厅人可能在国外拥有米其林认证的星级餐厅,有些甚至是几家,但都和上海无关。说白了只是他挂名的餐厅而已!
——而且大部分在上海开的餐厅,如果真按米其林的星级标准来评,差得远了。
——菇凉,我告诉一句真理——没有米其林指南的城市,绝没有米其林餐厅!
7年过去了,米其林指南终于进入天朝内地,并把上海作为第一块试验田……所以今天,咱要说的,就是米其林的种种——不仅仅是bigger满满的餐厅和指南,还有更多八卦。
第一个八卦:老祖宗和路易十六同名 在说米其林这家公司之前,咱先来第一个八卦,是关于米其林家族。是滴,人不是白手起家的凤凰男,而是有些历史渊源和背景的人家——在锁匠皇帝路易十六尚在王位之时,手下有一个名叫路易·米其林的官员(好巧不巧和大Boss同名,这在天朝可是死啦死啦滴),就是米其林家族有谱可查的祖宗。
这个路易还颇得锁匠王的重用,一人分担三职:公证人、国王顾问(怎么做锁吗?)和王宫马厩总管——话说这放明代初期,其实就是御马监滴干活(但人路易可不是宦官,人是有很多子孙的)。嗯,你要说他是法国的弼马温……我也没话说。
大家也都上过中学历史,锁匠王最后被送上断头台,红人路易也没了靠山,他的子孙也就不再和宫廷沾边。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米其林家族在老家还是有些势力。到了路易的孙子辈于勒·米其林,也是个吃穿不愁的主,一边当海关官员,一边做悠闲画家。
更重要的是,他娶了一个苏格兰籍女人,名叫阿黛勒。是的,这个阿黛勒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子,但她身后的靠山很厉害:巴比埃家族。当时法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商之一,牛逼啊。
没多久,于勒·米其林和阿黛勒菇凉生了俩儿子:老大安德烈和老二爱德华——即日后米其林帝国神话的缔造者。
这里必须扯开说些关于巴比埃家族的事儿:话说19世纪初期,苏格兰出了个极为厉害的女企业家,名叫伊丽莎白·普格·巴克。1829年,她跑法国拉沃尔地区开了加橡胶厂,专门生产给孩子玩的橡胶弹球。2年后,丈夫爱德华·多布雷和其表兄弟阿里斯蒂德·巴比埃,利用现成资源,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办了一家巴比埃-多布雷合伙公司,专制各种橡胶制品。
而阿黛勒菇凉,恰是阿里斯蒂德·巴比埃的亲妹妹。是不是有点懂?好巧,米其林家族和巴比埃家族其实是一样一样的,靠着姻亲发的家。
▼
第二个八卦:没有亲舅舅就没有米其林
之前说了,由于攀上巴比埃家族这门亲,米其林家族才得以有了日后的发展。但如果不是巴比埃-多布雷合伙公司遇到财务危机,也就没米其林兄弟啥事儿了。
事情是这样滴:1886年,巴比埃-多布雷合伙公司过了50来年的太平日子,开始不太平起来。这个生产橡胶接头、管件、灌溉水泵以及其它农机配件的家族大企业,遇到了超级财务危机——处于奔溃的边缘(家族企业嘛,你懂的)。
于是,已是米其林家人的阿黛勒,找到了大儿子安德烈——救亲哥哥和娘家?让夫家有机会插一脚?亦或是想让儿子有更好地发展?没人知道她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当时已是工程师的安德烈·米其林非常爽气的同意了,并很快入主巴比埃-多布雷合伙公司,还戴上了弟弟爱德华。
爱德华一开始是抗拒的。因为人当时已经算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甚至被他老师夸成了一朵花,说以后一定是个“大师”。但再大的大师,如果家里靠山倒了,温饱必然成问题,生前遭遇估计就和梵高差不多。
所以小爱德华才不管身后是否扬名立万,因为也享受不到,他只意识到如果不帮忙立马洪水滔天,很快就放弃艺术家的梦想,撸起袖子和哥哥一起干。
仅仅过了3年,兄弟俩就成了克莱蒙费朗地区的“扛把子”,彻底接管了舅舅创立的巴比埃-多布雷合伙公司——还在那片区的地标性建筑,卡姆广场造起了属于米其林家族的米其林合伙公司。
▼
第三个八卦:米其林轮胎,马车用了都说好
米其林公司发展的初期,恰遇上好时机——正是相对长久且稳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阶段。所以,在那个时候,安德烈可以安安稳稳地造产品,一种由织布和橡胶块制成的新型刹车块,并且成功了。
这种新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安静,分分钟就替代当时市面上噪音超大的马车和自行车铸铁刹车块。据说,由于当时,腐国的自行车最多,所以米其林公司的出口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外加舅舅留下的橡胶球业务,公司过得很滋润。
之后,就是世界第一条可拆卸的充气轮胎,就是米其林在1891年发明出的……自行车专用轮胎。
而汽车用上米其林轮胎,是在3年后。
在这之前,路上跑的马车和汽车(其实当时的车吧,用电池用蒸汽用汽油的都有),其实都是木质或铁制车轮——光想想都让人龇牙咧嘴。说不定比现在集卡半夜三更呼啸而过的隆隆声,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但当年整个法国,车也就几百辆而已。
但画家很有眼光,他认定了那三个或四个轱辘的交通工具,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所以拉着哥哥,将全部盈利投入到车轮胎的研发中。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还自费买车,参加了1894年的“巴黎-波尔多-巴黎汽车拉力赛”。
他们一共派出三辆车,两辆没跑完就寿终正寝了,只有一辆名叫“闪电”的标致车跑完全程。虽然没拿到名次,途中还老要换轮胎外加修车,但兄弟俩认为,橡胶轮胎绝对是“朝阳产业”。于是又坚持自费买车装轮胎,参加了不少赛车比赛,外加给巴黎马车首先装备了米其林轮胎。
——巴黎市民感激涕零啊!整个街道瞬间安静不少,路人再也不需要马车驶过时,扯着嗓子大喊大叫;坐车的也再没有屁股疼方的酸爽感。没多久,也就是1896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马车和电车,都用上了米其林轮胎。
有了沙皇的背书,米其林轮胎的销售,正式迈入正轨。
▼
第四个八卦:弟弟不是个善茬儿 公司开始做大做强,工程师哥哥安德烈的好日子也到了尽头。很多员工发现,安德烈虽然是专业工程师,之前发明者发明那,却渐渐被公司核心排除在外,而仅仅负责市场营销。相反,画家弟弟倒是把持着这家公司的大部分业务。
不正常!很不正常!没人知道画家是肿么做到的,但很多靠谱路边社说,自从新公司成立,弟弟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购买着哥哥的股份,几乎将后者买空。
看来爱德华明显感受到,做企业比做画家有意思多了——金钱和权利,一旦拥有绝不松口。虽然他不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主,但也差不多了。
▼
第五个八卦:“米其林先生”的中文名好难听
话说那个白白胖胖的“米胖子”,中文名到底叫啥?不知道了吧!因为电视广告也不太说哒,因为天朝文翻译过来……有点绕口,更有点难听:必比登(Bibendum)。
这名儿是咋来的?
还是要倒回1894年的法国里昂万国博览会。那次,米其林公司也参加了。职员为了噱头,在展台口用不同直径的堆起了一座轮胎山。堆完,拍拍屁股跑路了。爱德华正巧看到,他特有的艺术想象力“噔”地冒了出来,拉着安德烈一起过来边看边YY——哥哥哥哥,如果这堆轮胎山有了手臂及腿脚,它就是一个完整的人了!
理工科哥哥一时半会儿明白不了充满艺术细菌的弟弟,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于是爱德华分分钟就把这个“轮胎人”画了出来,没多久还做成广告印刷了(话说2012年迪士尼动画《幽灵旅社》里的木乃伊,搞不好就是借鉴了最早的米胖子)。
从此以后,米胖子正式登场。但他还木有名字啊!直到一张广告的出现:一个高举酒杯的米胖子,手里拿着一只装满钉子和碎玻璃的杯子说道:“Nunc est bibendum!”
啥意思?如果你一定要直译……就是“现在喝饮料”。其实吧,这应该是拉丁语,最早来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思的一句颂歌:“现在是举杯的时候了”——意为米其林轮胎征服一切(障碍)。
而米胖子就此有了自己正式的大名:Bibendum(你一定要说是“饮料”的意思,咱也没办法),成为米其林的象征。更在1899年,第一次正式登上纸媒……这120来年,米胖子没有经过太大的整容——也就是轮胎圈少了些罢了。因为最早,人的身体是用自行车轮胎打造哒。
▼
第六个八卦:不花钱想拿米其林指南?
做梦! 好了,现在咱们来正式谈谈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米其林指南。
上文咱提到了,一个城市,没有米其林指南就没有米其林餐厅……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咱每每去港汇看电影路过鼎泰丰,心里就会小纠结一下。后来倒是想通了,傻不傻呀!人不是米其林餐厅那又如何?没有米其林,还有高勒·米罗指南神马的……管你屁事儿,喜欢吃就行了呗。
话说红色的米其林指南,诞生那也是很早滴——1900年。而想出这主意的,是充满艺术细菌的安德烈。他估计是遇到过“带着老婆出了城,开着汽车唱着歌,突然______,但不知道附近哪里能______”的尴尬。
于是,安德烈想到要出一本指南,可以提供驾车出游时所需要的加油站、修车行、旅店以及餐馆等等各种信息,开面不要大,但要醒目,便于携带,能被人放在车内为佳。 红色封面的《米其林指南》诞生了,首次印刷3500本,免费赠送——当时,全法国也只有大约3000人买了汽车。乍一看,典型的供大于求嘛!
出乎意料的是,3500本指南分分钟被一抢而空,并不断再版再版再再版(免费的当然人人要啦,不识字不开车不出门的人也需要呀,垫桌角都行)。安德烈也是干劲十足不断完善。没多久,这本指南就成了法国人人皆知的“秘密”,还获得了一个响亮的江湖诨号:小红书。
1920年,“垫桌角的秘密”终于被安德烈二少爷发现了——那天,他“带着老婆出了城,开着汽车唱着歌”,路过一家经销商店,想起他曾给后者寄过小红书,就决定拜访一记,好好哈拉一番。谁知,安少爷发现,他们居然用他的心血垫桌角!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强压着怒火匆匆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并从此做出一个决定:不再免费提供小红书。你想要?花钱买!
小红书由此没人要了?才不会!只不过筛选掉一批垫桌角客户而已——因为6年后,专门介绍风景、历史、文化、饮食和交通等等的小绿书诞生了。看来,安德烈少爷做出的,真是个明智得不能再明智了的决定。
▼
第七个八卦:一份出卖情报的公路地图
除了小红小绿,安德烈还有第三宝:公路地图。1913年,米其林已经绘制出法国全境的公路地图,而且要多详尽就多详尽的那种(估计一开始也是免费的)。
以上并不是重点,因为二战期间,这份地图的身份就变得尴尬起来——因为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包括德国人……你们懂的!还好米其林在关键时刻亡羊补牢了一记,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之前,他们为盟军提供了更为详细丰富的地图资料。
不然,真的尴尬死了!
▼
第八个八卦:魔都99%的顶级餐厅,都上不了星
终于轮到咱们最关心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了。米其林作为“不制作美食,只是美食的鉴赏家”,已经整整90年——从1926年开始,《米其林指南》开始弄出这一超级作逼的“花头精”,并延续至今。
当然,评出米其林星级餐厅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全球也就70位而已。他们个个是“豌豆上的公主”,不差钱的主。因而都是自掏腰包飞世界各地品尝美食;对外更是身份保密。所以想贿赂他们,根本不可能!
他们惟一的共性就是传统与苛刻(请和没有礼貌和礼仪区分开)。
以餐厅评星为例,从一进门开始,就施展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装修品位、餐具质量、侍者态度等等……光看这三点,估计整个魔都99%餐厅,已经被当掉了。
其次才是烹饪和装盘技巧等等一系列的专业评价。
而每个监察员每年要做240次品餐,130次住宿检查,还有大约800次的参观检查……对于那些有星星的餐馆或酒店,会看得更牢——一般而言,是一家店一年12次。
光想想就背脊发凉。这就好比你正在考试,监考老师如幽灵般时不时从你其背后轻轻地走近、走来又走过,你能明确感到他正盯着你的考卷看!即是心里有底也会发毛啊!
所以说,那些监察员让人又爱又恨——因为一旦被他们认可并评星,便赚大发了!但只要稍微有点点别扭,呵呵哒。
这么说吧,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认证,就是一紧箍咒——看着光鲜,实际有多苦,只有宝宝自己知道。的确,一颗颗的小星星既可以将餐厅和大厨捧上天,更能让他们分分钟名声扫地。据统计,每加一颗星,就会增加30%的客源;反之亦然。
其实,个人觉着这“一星二星三星”,更像是“一花二花三花”……
▼
最后一个八卦:餐厅想上小红书,似乎也不难
据说如今入围的有新荣记和苏浙汇等等,前者还不错,后者……咱能呵呵哒吗?
个人觉着,上星可能还早了些,估计一开始只是“叉匙餐厅”吧——也就是比较注重环境的餐厅。如果餐厅的环境特别爽,黑叉匙标志就会变成红色。
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下——
1个叉匙:基本舒适2个叉匙:舒适3个叉匙:十分舒适4个叉匙:至高的舒适享受5个叉匙:奢华的传统风格
所以说,路边舒适的小吃档,也能上小红书。 除了星星和叉匙,还有两个标志挺有趣:人头和硬币。前者意为米其林推荐的道地小馆子,提供不错的食物和适当的价格。后者代表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简餐。
《AUTOCAR WEEKLY》: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提供不一样的真话、资讯、福利、女神......我们的意思是,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有兴趣的可以添加微信号:autocarweekly
这篇文章来自第三方人士,太平洋汽车网获作者授权转载,文中所持观点不代表太平洋汽车网。文中所涉图片及视频资料均由作者提供,在此感谢!若您有投稿或者合作需求,请联系:qiuzhijie@pcaut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