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地产楼盘

3.7万亿天量融资规模背后 防风险楼市融资“关闸” 2017信贷承压或止步扩张

  2月14日,央行发布1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增量数据。这些备受市场关注的数据表明,一系列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措施开始发挥作用。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03万亿元。在信贷占比中,2016年曾经出现的“新增信贷即房贷”的景象不在:1月新增信贷中,住户部门新增贷款752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293亿元,占比仅为31%,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占比达到74.8%。而就在4个月之前,两者占新增贷款的比例还分别为75%和11%。

  尽管从绝对值看,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维持在高位,但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和占比出现反转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关于房地产领域的多项政策效果显现,同时随着经济企稳,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始逐步回暖。

  不过,年初历来是信贷投放的高峰时间。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猛增主要是因为银行早投放早受益、抢占优质信贷资源等季节性因素影响,以及去年四季度PPP项目大量落地,使得银行将贷款积压到年初。

  现实看,尽管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2.03万亿元,依然同比少增4751亿元,也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2.5万亿元。 2月15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年内首次对中性货币政策做出阐释: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态势,而中性态势就是不紧不松。

  而这,或是市场理解2017年货币走向的关键注脚。

  严控房地产以控风险

  尽管绝对数值不低,但截至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下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出现这个结果一方面是去年四季度明确提出了房贷规模只减不增的大方向,很多地方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急刹车,房贷发放节奏明显放缓,部分城市甚至在去年年底出现了停贷等现象,这都体现了信贷方面积极管控有效;另一方面,从节假日的因素看,春节期间对于现金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商业银行也会采取比较谨慎的信贷政策和策略,所以这个时候包括房贷在内的几种核心贷款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再有,购房市场的成交量开始下降牵制商业银行房贷的节奏,尤其是限购限贷后,贷款的难度增加,也会使得房贷的占比降低。

  从热门城市看,深圳规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深圳新房成交面积17.42万平方米,环比下跌20.23%,这是继2016年11月以来,深圳新房成交量连续下跌的第三个月;上海中原的监测数据显示,同期,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387181平方米,环比下跌35.1%,创下2011年以来的成交量新低。

  海通证券(600837)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处于高位这主要是因为去年银行房贷额度紧张、部分需求在年初集中释放,属季节性因素,不改地产销售降温导致的房贷下行趋势。

  除了需求端制约房地产信贷需求,房地产开发端的融资难度也因政策调整而提升。继去年11月初,银监会向16个热点城市所在银监局下发文件,要求开展金融机构房地产相关业务专项检查。2月13日晚间,中国基金业协会通过官方微信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第4号-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以下简称“4号文”),对私募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16个热点城市普通住宅地产项目、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价款或补充流动资金等行为进行了规范。

  涉及的16个城市几乎囊括了去年房价大幅上涨的一二  涉及的16个城市几乎囊括了去年房价大幅上涨的一二线热点城市,这也被视作是在限贷限购、提高发债门槛后对房地产行业泡沫的进一步风险防控。

  截至2016年底,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已经出现下降,降幅达4.9%。在这个背景下,就不难理解 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和占比创新高。“银行信贷投放逐渐显示出对于居民按揭贷款的收紧。近日,各地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的纷纷收紧,预计新增居民贷款占比还将进一步下降,以PPP项目为代表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将成为新增贷款主力。”华泰金融分析师沈娟分析称。

  春节过后,湖北、陕西、河南等地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均达千亿元以上,江苏首批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更是高达1.33万亿元。这其中,制造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为地方投资热点。

  从M1和M2数据来看: 1月末M2同比增长11.3%,增速与2016年12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14.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6.9个和4.1个百分点。独立经济学家徐阳表示,M1和M2之间价格剪刀差大幅收窄,反映企业对宏观形势趋于乐观,生产和投融资活动日益活跃。

  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前提下,预计信贷投放进度更加均衡,结构更加合理。

  全年信贷难持续高增长

  除了信贷结构的“反转”,1月社会融资增量创下新高也引发警惕。

  同样来自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7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分别比2016年12月和去年同期多2.1万亿元和2619亿元。从结构来看,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少增2237亿元;但表外社融同环比均大幅增加:其中委托贷款增加3136亿元,同比多增96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175亿元,同比多增262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131亿元,同比多增4805亿元等。

  “表外社融大幅扩张,预计与地产信贷和发债受限、金融去杠杆以及债市冲击导致资金流向表外等有关。”申万宏源(000166)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表发研报分析称。

  简单地概括,在表内融资受到限制的同时,部分企业转向通过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获得资金。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获得融资的难度再度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放贷活动通常在年初提前发力以尽早赚取收益,1月企业贷款得以增加,且这类贷款通常集中流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有政府背景的公私合营项目。这可能会挤压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尤其是无法提供抵押品或资产担保的企业,导致年初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更加困难。” 渣打银行所做的2017年1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1月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意愿指标降至50.5,为自2014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表明银行授信支持力度减弱。

  目前受春节前销售减速影响,导致中小企业1月现金盈余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双双放缓。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更表示,因为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缺失’了一部分影子信贷。事实上据她的团队估算,2016年更加广义的信贷(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地方政府债券余额+缺失的影子信贷)增长18.1%。最近几个月政府逐步收紧了针对银行通过非银渠道进行的影子信贷的监管,未包含在社会融资规模内的隐藏信贷扩张很可能有所放缓。

  李慧勇也指出,此次信贷和社融大增,有季节性因素,1~2月数据合并来看更为合理。此外,银行提前放贷以及表外社融增加等监管套利行为也大幅推高信贷和社融。但地产销售趋势性回落、经济短期平稳,中期承压叠加中性略偏紧的货币政策,决定了信贷和社融的回升难以持续。  李慧勇也指出,此次信贷和社融大增,有季节性因素,1~2月数据合并来看更为合理。此外,银行提前放贷以及表外社融增加等监管套利行为也大幅推高信贷和社融。但地产销售趋势性回落、经济短期平稳,中期承压叠加中性略偏紧的货币政策,决定了信贷和社融的回升难以持续。

  在徐阳看来,全年信贷投放规模不能仅根据1月的数据来看。整体上,由于房地产销售增速可能低于2016年,进而拖累居民贷款的增长,所以2017年全年信贷投放不可能出现高速增长。可能相对于2016年可能略有增长,而新增贷款增速或将下降。

  这对货币政策而言意味着什么?汪涛认为,虽然去年年底以来政府多次释放货币收紧的信号,央行也多次微调监管和货币政策、引起市场的一些警觉,但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信贷增速依然非常稳健,显然表明宏观层面的货币信贷政策没有实质上意义的收紧。她预计,今年信贷增速仅从2016年的16.1%小幅放缓至14.9%。

  “紧”日子或许真的要来了。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