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云变幻 品牌房企应成为“责任地产”中坚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培育一个品牌需要日积月累,但要毁掉一个品牌却往往在一瞬间。大众汽车集团的排放造假丑闻使百年名企蒙尘,甚至折损了“德国品质”的全球形象。三星起初对其Note 7手机爆炸事故遮遮掩掩,使这家韩国企业巨头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在房地产领域,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以及各地主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整顿规范力度的持续加大,恒大、万科、中海、绿地、华润置地等一批品牌房企也“榜上有名”。
在很多学者看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如何妥善应对重塑形象值得整个行业深思和反省,而不能让这样的事件仅仅成为一场危机公关的局部战役,甚至等待着下一个舆论事件来“洗地”。
因此,面对重量级品牌企业的失范,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非常现实而严峻的问题被推到了舆论前沿,“责任地产”的意义和价值再次被行业高度关注。
品牌意味着声誉,责任寄托着信任。品牌信任实质上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应建立在企业不会采取投机行为而故意占消费者便宜的道义责任之上,从品牌的外在形象到产品的内在质量都应对消费者极端负责,怀有敬畏之心。
从查处的案例来看,无论是触及法律法规的底线,还是违犯行业规范的推拉摇移,拨开谨慎辞令的迷雾,究其根本并不复杂:企业倡导的社会责任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血脉之中,没有扎根到员工灵魂深处,这就使得企业宣扬的社会责任和工匠精神流于口号,甚至成为逐利的噱头。
众木成林,琢玉成器。房地产行业的社会责任由每一家个体企业各自努力,共同承担,行业的公众形象也是由每一家个体企业各自展示,共同塑造。当一个行业因失去社会信任而饱受诟病时,置身其中的个体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社会责任作为超越经营管理、产品服务等基本面之上的精神关照与义理担当,需要远瞩企业未来的愿景,更需要反观企业启程时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房地产正在经历大分化、大转型的当下,品牌房企更应成为诚信经营的风向标、“责任地产”的压舱石,恪守企业的责任与使命,做好行业的排头兵。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践行社会责任须在实处用功,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顺口溜。少把话说满,多把事做实,知行合一,才是当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着力点。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公众的消费评价体系不断成熟与重构,人们已经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企业。随着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及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建立,社会责任将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从而使更多优秀企业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为铸就百年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于书媛 HO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