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贪念与固执是收藏界的两大癌症
图文:贪念与固执是收藏界的两大癌症
2016-07-25 11:10:46
(原标题:图文:贪念与固执是收藏界的两大癌症)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明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大盘(外销瓷)
图为:唐代长沙窑青釉“茶碗”
图为:元青花高足杯
图为:清粉彩一品盖锅
图为:元代枢府釉佛龛观音
图为:宋元素胎瓷雕塑像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颖图片提供蔡路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正在摸底组稿中,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古瓷器专家蔡路武负责《湖北卷》,和省收藏家协会主席何正亮、陶瓷分会黄高、王文华、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朱军副研究员一起,摸底鉴选编纂。他们用数月时间走访了湖北主要古玩市场,发现赝品汗牛充栋,真品如九牛一毛。但在寥寥可数的真品中,也发现了不少难得一见的珍品。
7月23日,记者探访了部分流落民间的瓷器珍品和它们的主人。听听这些高段位藏家是如何看待收藏的吧。
捡漏就像买彩票中大奖少之又少
在瓷器收藏中,元青花大名鼎鼎。其存世量少,全世界所存的元青花完整器仅有三四百件,国内不超过一百件,价值连城。
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就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出土所得。而武汉市博物馆也有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传世品,也就是曾经流落民间的真品,是1987年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武胜路门市部从一对夫妻手中花数百元收购而来。关于它的故事一直在收藏界流传——当时这对夫妻开价800元,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觉得价高了,双方没有谈拢,等卖主走后工作人员后悔了,没想到过了几天这对夫妻又来了,最终成交。这个故事鼓舞了很多收藏人,原来民间还有这样的稀世珍品,大家都期待自己是捡漏的一个。
在徐东古玩城做古玩生意的周盛金,曾经也做过梦。20多年前刚入行试水时,曾花了一半家当购回一件宋代青瓷件,经专家鉴定却是赝品,他欲哭无泪,将自己在房中关了整整一天,第二天开门后两眼布满血丝的他挥笔写下“再买新货断指一根”,高挂于厅堂之上,以此明志。后来,他苦练内功,从破残瓷片开始买开始钻研,参加耿宝昌、张浦生、叶佩兰等名家的瓷器鉴定课,经过20多年在古玩市场“真刀真枪”地实践,才炼出一双“火眼”。
此次《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湖北卷》收集到一件元青花高足杯,就是老周的宝贝。这件元青花高足杯是他早年花8000元在香港路古玩城买下的。“薄胎,胎接明显。龙画的像蛇,是元代的典型特征”。老周谈起这件藏品,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老周认为,现在收藏市场混乱,藏家、卖家都有责任。“武汉有香港路、黄石路、崇仁路、徐东、卓刀泉、海山金谷、武汉客厅多家古玩市场,数千家经营者,从古留传下来的东西怎么可能有那么多?”
他说,而很多藏家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开口就冲着珍品名窑去,希望花很少的钱捡漏。“贪和固执是收藏的两大癌症。很多藏家收集了满屋子的瓶瓶罐罐,没有一件真的,还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偏执到谁说他的东西是赝品,他就要抡拳头干一架。”
光冲着经济价值和名头是舍本逐末
年逾古稀的余先生,退休前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热爱艺术,20多年前就涉足古玩收藏,小有心得和收获,常常有藏家把拿不准的东西送给他看,他也直言不讳。他多年前收藏的一尊元代枢府釉佛龛观音,曾收录于《武汉民间收藏》,这次又被湖北省博物馆的蔡路武“看中”,准备收录在《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湖北卷》。
记者到余先生家中采访,他家里不光有收藏的瓷器,还有书墨飘香,他认为收藏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光冲着经济价值和名头,会误入歧途。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十多件自己收藏的得意之作,拿出元代枢府釉佛龛观音时,他表情中充满对这尊观音像缔造者的敬仰,“这就是一件瓷器雕塑,观音端坐于佛龛内,沉静庄严,头顶祥云,绕以藤蔓、宝瓶、海浪,层次错落有致,观音用的是精细的陶土烧制,卵白釉瓷,细腻如凝脂,滋润如美玉,而佛龛又是用粗劣的瓷土烧制的,且没有上釉,这位工匠显然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趣,特意用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主体。遗憾的是,过去的大匠少有留名。”余先生从他收藏的珍品,一直谈到生活中有意思的小杂件。两只漆皮眼镜盒,仅仅因为盒上的字写得好,他便收来把玩;一件清末的瓷板画,所绘为梅花,年代晚,也并不能判定为名家之作,但余先生看一眼就爱不释手,收入囊中,因为他认为这幅梅图无论从构图、画风还是梅花的描绘,都透露出海派写意之风,太美了!一旁还画着一枚印章,上书“几生修得到”。“这句话说了一半,意思是几生修得到梅花这样的品格,但后一半不用说,因为都在画中了。”
余先生感概,收藏20多年,得意过,买错过,但他更享受的是鉴赏文物的研究过程。“收藏界没有常胜将军,如果单纯把收藏当投资来做,缺少了对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研究,那就难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