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访谈

不急—独家访谈陈丹青 传承学术文化任重道远

一座有灵魂的美术馆缅怀木心先生的传奇一生

不急作为一个文化传播媒介,一直以来励志于讲述故事和记录真实:平凡人的不平凡的生活,以及不平凡的人的平凡生活。对于艺术,文学更是不急最为关注的主题。承载着一种责任,将有灵魂的文学作品及传奇的文学家、艺术家介绍给广大的读者。传播文化并寻找精神的指向标,在分享之路上,共同学习,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

不急采访过无数知名的学者及艺术家,像林怀民,吴天明,曹保平,徐峥等等。然而这一次的采访却有些特别,他们访问的是木心美术馆现任馆长,也是著名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先生。然而,却是要通过他的口,听他讲述另一位艺术家的故事——木心先生。 

20161221180605_71

陈丹青先生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曾获亚洲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并在那里结识了他一生的师友木心先生。出于对木心先生师友之谊的怀想、感念,在木心先生忌辰5周年之际,陈丹青先生接受了不急的独家专访。

木心先生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他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原创作品极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及绘画作品。然而尚有很多的中国民众不知道他。

在海外,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的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Words Without Borders)网站里,木心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木心一生,堪称传奇——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84年,始终孑然一身,惟有文学与艺术相伴。曾三次获奥斯卡纪录影片提名的导演Francisco Bello 与 Tim Sternberg,在2010年12月前往中国数次访问木心,制作了纪录片 《木心:来自地下的笔记》(Notes from the Underground),这一次重要的访问见证了最后期的木心。

如此优秀的艺术家也获得了多位国内文学家的仰慕和支持。木心最大的仰慕者与支持者—陈丹青,真正将木心先生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他一直觉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绍给国人。此次,不急获得部分作品的独家拍摄授权,在缅怀这位传奇人物的同时,也为更多仰慕木心先生的读者获得了近距离预览木心先生文学及艺术作品的机会。

20161221180618_938

在多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知晓,并且逐渐探究木心先生的文学世界。而木心美术馆,更是一个载体,也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不但收藏了最为完整的木心先生的绘画与文学作品,而且它本身就是极简建筑设计的典范之作,外观与木心先生心仪的简约美学相契合。2015年11月,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文化乌镇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巨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全程历时四年的木心美术馆开馆;馆内设计与布展,由OLI设计师法比安主持,为期一年半。木心先生曾以“风啊、水啊,一顶桥”高度概括并预见了今天建成的美术馆与周边故乡的景致,而“桥”的隐喻,为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做出了绝佳写照。 

20161221180724_201

不急也希望通过这次拍摄和采访,让更多读者知晓这座艺术殿堂。用陈丹青先生的话说:“它就是一个有灵魂的美术馆,我觉得木心在里面”。开馆仅一年,吸引了不少仰慕者的参观。在2016年12月21日木心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日当晚,美术馆与乌镇大剧院协作共同举办《木心音乐首演》。木心美术馆以其多重的戏剧性与不可比性,将引领一种未来的、良性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期待的文化事业。 不急也会持续关注并且报道木心美术馆相关的活动及展出作品。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