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会”报道的对比分析
摘 要:“两会”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头戏,也是所有媒体的报道的重头戏。本文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例,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两报对“两会”报道的异同。
关键词:两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每年的重头戏,对所有媒体来说,尤其是中央党报,“两会”不仅是报道的重头戏,更是最佳的自我展示机会。党报受读者对象、影响范围、报纸风格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必然会设置不同的议程内容,因而在“两会”报道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选取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本文选择了《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作为分析样本。《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都是中央党报,《人民日报》是同类报纸中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而《光明日报》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为办报宗旨[1],基于此两家报纸对“两会”的报道方式、报道内容、报道手段等各不相同。本文选取了两报在2012年3月3日至3月15日之间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来进行比较分析。
一、专栏设定:稳而不变vs稳中求变
“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分别都已经有计划地进行“两会”相关报道。从3月3日“两会”召开之日起,两报都开设大量专栏,不遗余力地展开报道。两报关于“两会”报道的专栏设定如表1和表2所示。
《人民日报》在新闻版上刊发“两会”新闻和相关评论,同时将5至12版设为“两会特刊”。“两会特刊”每版上的专栏比较固定,每天根据会议进程安排版面内容。在新闻版上的专栏主要有“一线代表委员议国是”,通过列出主题词的方式,刊登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光明日报》将5至8版设为“两会特刊”,共4个版面。《光明日报》每个特刊专版均有固定的基调。
两报设置的专栏各有特色,体裁多样,既有记者采写的现场新闻,也有评论,还有会外的采访等等。相比较而言,《人民日报》的版面和专栏设置相对稳定,《光明日报》的专栏设置较丰富、灵活,力求增加读者的新鲜感。
二、内容比较:统筹兼顾vs 特色鲜明
如表3所示,《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的报道共有600篇,《光明日报》有627篇,两报的报道总量相差无几,但在具体的报道内容上,两报围绕自身报纸的特点设置议程,使得两报呈现出迥异的风格。
《人民日报》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统筹兼顾,力求客观全面地报道“两会”,走的是其一贯报道路线:广报道、深挖掘。一是广报道。《人民日报》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要闻版做好既定的程序性报道,在特刊上统筹规划重点报道。二是深挖掘。《人民日报》注重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运用不同的报道方式来深度挖掘热点话题,提供大量的新闻背景资料,并且评论较多,此外,在“今日谈”、“社论”、“人民论坛”等栏目发表对民主制度、文化、民生等方面的评论文章,如在“人民论坛”专栏中以《两会中国视角》为主题,形成一系列评论。
《光明日报》的两会报道整体风格较为平和,在两会内容报道上独树一帜,其路线是抓重点、重特色。第一,抓重点。对今年两会的主要话题,《光明日报》不面面俱到,选择重点进行报道。“两会特刊”特设“观点”专版,共出13期,涉及12个主题。每一期的主题都是精心选择,既有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有其自身重点关注的领域。3月4以《相约文化发展繁荣的春天》拉开重点报道序幕,《中国未来取决于科技创新!》、《教育从期待转向突破》、《人才支撑发展 发展造就人才》等一系列专题报道,突出表现了《光明日报》以教科文为主的基调。而《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根在地下 果在枝头——代表委员热议“走转改”》等专题,围绕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中心议题展开。第二,重特色。《光明日报》“两会”报道特别注重突出特色报道,在新闻版上开设传统特色栏目“名家看两会”,采访会外名家,尤其是知识界重量级代表性人物,如冯其庸、叶檀、章政、陈佳洱等,围绕文化、教育、科技等特色领域及两会热门话题,深入探讨,张扬《光明日报》的文化品格、知识品格和思想品格[2];“两会特刊”特设“代表委员手记”专栏,访谈与会名家聂震宁、邓中翰、李慎明等知识界的精英,深入浅出,凸显《光明日报》的知识特色和文化优势。尽管在程序性报道上采用通稿较多,但是《光明日报》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发表。此外,《光明日报》发回现场特写,丰富报道内容。
三、图片报道:图文并茂vs图量丰富
在图片报道上,两报风格迥然不同。读图时代已成为现代办报的理念之一[3],报纸可以深度挖掘新闻图片的运用方式,将同样的新闻做成生动活泼的形式又不失严肃,给受众带来视觉享受,收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如表4、表5所示,两报的图片报道总量相差无几,但是具体到报道形式上两者产生很大的区别。《人民日报》以文字报道为主共492条,而《光明日报》采用了大量的图文报道方式。在图片设计上,《人民日报》的照片、图表、漫画与文字报道配合得非常具有亲和力,大图、组图给受众强烈的冲击力。相比较下,《光明日报》虽然使用了大量的图片,但是以代表委员的头像为主,图片内容单一,大都以矩形和圆形的方式呈现。《人民日报》图片主体大多是普通民众、两会代表委员身影,《光明日报》图片主体以两会代表委员身影为主。
在版式设计上,《光明日报》是传统的四方划板,根据文章来安排图片,版式规整。《人民日报》既讲规矩,又有创新,专栏字体颜色以橘红为主调,图片排版不以矩形为主板,扇形、书简、日记本、圆形、档案单等各种形式巧妙地与文字融为一体。在色彩使用上,《人民日报》以秋之收获的颜色——金黄和橘红为主调,使用蓝色、黄色等颜色定下版面基调,色彩亮丽;《光明日报》以传统的中国红为主色调,配合黑白文字,富有书卷气。
四、标题制作:构思新颖vs沿袭传统
2012年的“两会”报道中,两家报纸的新闻标题各自形成特点。《人民日报》的新闻标题制作形成整体风格,构思新颖;《光明日报》的新闻标题尽管沿袭传统,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变化。从两家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我们可以看到党报主动放下身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贴近性增强。
《人民日报》在新闻标题制作上,多以问句为题,如《微时代,政府咋应对》、《民意怎样写进报告》、《代表委员如何接地气》等,并形成一个系列,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两会”报道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如在“2012我们稳中求进”专栏中围绕“怎么”做文章,有《物价压力怎么控》、《粮食安全怎么保》、《房地产市场怎么调》等。在“声音”专栏上刊登的标题突出题眼,每天一个主题,如《稳中求进抓改革》中的“求”字、《加快转型稳增长》中的“稳”字、《夯实农业利长远》中的“夯”字。《光明日报》的新闻标题虽没有在整体形成一个风格,但各部分标题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如一些新闻标题赋有文学色彩,《委员下基层 睿智惠民生》、《委员问同道 捐书汝愿否》、《国民之魂 文以化之》等;一些以话语为题,朴实鲜活,如《“既要让卫星上天,也要让百姓的马桶不会漏水”》、《“我是来为农民说话的”》、《“我们不想总是垫底,也想奋力爬高”》等。
五、两报的共同点分析
从总体上说,《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两会报道各有千秋。《人民日报》强调宏观性和平衡性,《光明日报》以教育、文化、科技为重点,兼及其他。两报在“两会”报道中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一是兼顾基层代表委员和高层声音。两报延续了权威性的传统做法,传达中央的政策措施,访问政界、文化界、经济界的精英议论国是;报道基层代表委员是今年“两会”报道的突出特色,两报刊登了大量基层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反映基层代表委员议论国是的热情。《光明日报》特别开设“基层代表委员声音”、“基层谈两会”、“在基层?履职故事”等专栏,集中报道基层代表委员。二是兼顾会内会外和国内国外。《人民日报》设有“现场”、“会眼”等专栏,传递会场气氛;相对应,《光明日报》有“现场写真”、“两会速写”、“镜头下的两会”等栏目,写出代表委员为国尽心尽责的风貌。两报都展示了会内会外的良好互动,选登网络言论,反映普通百姓对“两会”的关注。此外,两报还发挥驻外记者的优势,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两会”关注,特别开设“海外看两会”、“国际社会看两会”等专栏。
综合比较,从栏目的设置和报道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两报的“两会”报道注重民生和民意的报道,反映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一改过去信息单向流向受众的传播模式,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拉近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这也说明,中国新闻界吹起的改革之风对新闻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报的服务性在提高、报道风格更加贴近普通读者。
参考文献:
[1] 翁泽红.《光明日报》的历史演变[J].文史天地,2008(6).
[2] 杨谷,陈建栋.光明网全新亮相[N].光明日报,2010-04-28.
[3] 李扬.“读图时代”刍议[J].当代传播,2004(3).
湖南卫视主播"糗事"
朱丹倪萍周涛离婚真相
哈文调侃李咏掺乎爱女
华鼎奖红毯刘晓庆性感
当红主播生存现状
央视主播时尚进化
美女主播背景比拼
全球主播出位行为
网爆章子怡恋上撒贝宁
朱丹被伊一踢走?
盘点女主播背后的男人
19位央视名嘴青涩照
传媒 沙龙新锐网站CEO系列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