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促进网络文艺健康发展”专题调研综述
从橘子洲头到西子湖畔,再到黄浦江边,仲春时节的江南,一派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景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这里也散发着互联网文艺春天到来的浓郁气息。
4月13日至22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太华、副主任翟卫华带队的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促进网络文艺健康发展”专题调研组,先后赴湖南、浙江和上海调研。据了解,此次调研是为8月下旬召开的“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做准备。王太华表示,调研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网络文艺发展状况,结合所发现问题及成功经验,研究网络文艺发展规律,探索网络文艺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网络文艺进一步繁荣发展。
有数量,更要有质量
在上海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看到被称为“大神级”网络作家血红时,不禁咨询起各种问题来:
“一部网络长篇小说至少有100多万字,你每天要写多少字?”
“8000到10000字吧。”
“工作量岂不是很大?遇到生病的情况怎么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关切地问道。他坦言,自己日均写作量一般会控制在千把字左右,如果日均量8000多字,最多只能坚持几天。
“我会向读者请假,休息一两天,但血红这10多年来没有耽误过一天。”坐在血红旁边的另一位网络作家洛水回答道,“如果经常不守时,会失去一部分读者。”
读者的多少直接与网络作家的收入挂钩,是网络文学商业化的表现之一。这些网络作家表示,他们之中除极少数能够获得丰厚收入外,90%以上基本处于勉强维持生活的状态,为博得更多的点击量,只能先拼字数,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剽窃、盗版,内容低俗、不健康等诸多问题。总体而言,网络文学面临着大而不强、富而不丰、多而不优、快而不稳的发展局面。
对于剽窃、盗版等具体现象,有的委员表示,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制定奖惩措施,以保护网络作家的合法权益。此外,网络文学传播平台也应完善审核制度,为优质网络作品提供保障。2015年整合了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的阅文集团,包揽了业界95%左右的作家,构建了“准入—审核—筛选—运营”的审核程序,形成了四道把关之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作品质量。
网络文学以在线写作、在线更新、即时互动、持续连载的传播方式,确立了其大众化的审美范式。但网络作家多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创作状态,因此团结与引导网络作家,也不失为提升作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湖南省作协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网络文学委员会,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开放性平台;浙江省作协、上海市作协则分别成立省级网络作家协会,为网络作家提供了诸多学习深造的机会。
要多媒体融合,更要双效益同步
与网络文学等非视听形式相比,广播电视机构等视听平台在建设中更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特别是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28家省级以上(含省级)广播电视机构获准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把传统用户从线下吸引到了线上。以湖南网络广播电台为例,委员们发现,芒果TV凭借湖南广电丰富优质的制作与传播资源,全面推动独播优势,积极开展自制内容运营,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实现了电脑、手机、电视、平板多屏合一的多媒体视听综合传播服务。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分析,除电脑、手机、电视、平板外,VR(虚拟现实)设备将成为未来视频收看设备的新趋势。中国移动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可谓走在了前沿。在咪咕视讯创新体验区,几位委员头戴一体式VR眼镜,亲自体验了一把虚拟太空后,不禁感慨道:“果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沉浸式观影体验,是VR咪咕影院通过平台和网络分发能力,将传统平面显示方式进行了升级。
多媒体融合,扩展了受众面,经济效益得到了保障。委员们认为,网络文艺还要传播正能量,讲求社会效益。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表示,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对技术的关注会逐步让位于对内容的关注,应站在这样的历史眼光中去看待互联网文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沙跃家认为,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中性事物,应该关注与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顺应它、利用它,以更好地传播正能量。
网络文艺的本质是文艺
王太华表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文艺观念和实践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文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所以网络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国政协委员黄嘉祥认为,评判网络文艺应以“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同、满不满意”为标准。
从1995年“橄榄树”、“榕树下”等寥寥几家本土文学网站出世,到目前全国拥有1500多家,在10多年时间里,作为网络文艺重要板块的网络文学得到迅猛发展。其间,对于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艺充满争议。全国政协委员王怀超说,对于网络文艺,不必急于规范与下结论,要允许它发展一段时间,着力创造一个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环境。
翟卫华表示,在网络文艺发展初期阶段,要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吸引更多文艺爱好者特别是一些传统队伍、机构投入到网络文艺的创作中,促进网络文艺健康发展。曾获茅盾文学奖的《繁花》,就是一部从线上到线下成功融合的文学作品,作者金宇澄是一位在出版社工作30多年的老编辑与老作家。全国政协委员邬书林表示,用新技术来发展文艺,既可集思广益,还可扩大受众数量,很好地开拓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卞晋平认为,应正确引导与充分发挥有担当的年轻人的作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这涉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