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故事

听懂“拉德茨基进行曲”背后的故事

  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许多新看点,如史上最年轻的指挥,施特劳斯家族对手的作品入选,在茜茜公主的梦幻城堡前表演芭蕾舞,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合唱团首次亮相等,比起多年来《拉德茨基进行曲》作为晚会压轴成为不变的经典,将音乐会一次次推向巅峰的境界,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但有些观众并不知道,在这曲热烈、明快和昂扬的旋律背后,隐藏着当年奥地利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恩怨。

  那是当年奥地利陆军元帅拉德茨基率部侵略邻国意大利,并进行了数年残酷的殖民统治。属于保皇党的老施特劳斯为歌颂其王朝武力和元帅威风,谱写这个曲子,受到不明真相的奥地利人的喜爱。当王朝对内独裁让奥地利人认清了拉德茨基的真面目,这个作品从此被人们冷淡,老施特劳斯也被迫出国,抑郁地走到了人生尽头。

  时过境迁,该曲子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还是征服了广大听众,人们渐渐忘记了其中的不光彩。1987年新年音乐会演奏该曲,听众情不自禁地和着节拍鼓掌,指挥受到感染,转身示意掌声既要和上节拍,又要随音乐的强弱而起伏。而中国自那一年开始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个动人场面就深深铭刻在中国观众的心中。其实,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早已成为音乐会的一个传统。

  意大利爱乐乐团2013年元旦首次来华巡演,他们也以《拉德茨基进行曲》作为压轴。自1993年起,先后四次执棒维也纳音乐会的,就是号称史上最帅的指挥家,来自意大利的卡尔多穆蒂,而他每次选曲,无一不是以《拉德茨基进行曲》作为结束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先天不足已经由创作者付出了代价。经过时间的洗礼,音乐家和听众自觉地对其附着的载体进行了置换(哪怕还保留了他的名字),它才得以重回音乐殿堂。在这场以高雅轻松豪华热烈为主基调的音乐盛宴上,它成为事实上的保留菜单。现在人类共同认可的是其宝贵的艺术价值。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