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故事

湛广:淘品牌组团IPO标志电商上半场结束

湛广:淘品牌组团IPO标志电商上半场结束

 


近半年来,“淘品牌”纷纷启动IPO计划的消息不绝于耳。除了韩都衣舍已经实现了小目标——登陆新三板之外,其他品牌目标更大一点,直接走进深交所,瞄准创业板,这里有一长串名单:茵曼和初语的母公司汇美集团、裂帛服饰、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林氏木业、阿芙精油、木木屋、小熊电器等。在这波IPO热潮涌动的背后,是淘品牌的大本营——阿里平台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专门成立了“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高调宣布共计有超过50家淘品牌启动上市计划。

此举标志着,电商野蛮生长的上半场已经结束,包括淘品牌在内的纯线上品牌已经出现内忧外患:内忧就是线下传统品牌觉悟了,上网收复失地,将电商品牌打下的网上江山侵占了大半;外患就是流量红利结束,电商品牌面临成长的天花板。此时,资本方最为焦虑,麦子熟了,就要赶紧收割,迟了就要折价了,这就是淘品牌组团启动IPO的根本原因。

电商上半场:分茅裂土,红利结束

电商作为一种新兴零售业态,掀起了零售业的一场深刻革命,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仅仅某宝平台,就有600万以上的商家,从业人员数千万之众。从零售交易的本质而言,电商跟线下商超和街边店业态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电商在短期内获得的公众关注和资本投入,远远大于其他传统零售业态。这里面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电商搭乘了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在社会经济中拥有很高势能;二是电商高效获取了人口红利与流量红利,抢占了线下零售的市场份额(例如服装电商抢了线下半壁江山),从而创造了高速增长的奇迹;三是电商改善与弥补了传统产业链的缺陷,推动产业朝着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被认为是更先进的生产力。

然而,人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未富先老。同样,对于很多电商品牌来说,最揪心的是革命尚未成功,红利已经结束。这跟传统产业不一样,传统零售行业连续几十年享受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已经出现了大批上市企业和行业巨头,只是近年以来才出现不景气现象;而非平台型电商毕竟还没有诞生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在互联网加持之下改造传统产业的使命尚未实现,就突然发现已经断奶了,这让天下英雄为之扼腕。

下面6个方面的因素,让电商品牌普遍非常彷徨。

第一,流量大盘增量式微。

目前全国7亿网民,包含智能手机用户,已经将网购活跃的城镇人口一网打尽。2016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48亿,半年增长率8.3%,最近几年整体上增速都低于10%。想通过网民爆发式增长而获取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剩下一部分农村人口还没有上网。阿里在大力推广农村某宝,甚至还把农村某宝推广到了澳洲,这说明其已经感觉了流量增长的危机。同时,阿里还在鼓励带动淘品牌线下开店,很多知名电商品牌如裂帛、茵曼等都在积极实施大规模的开店计划,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之前像绿盒子童装等品牌线下开店计划都以失败告终。电商从网上抢网下生意,到自己跑到网下去开店赤裸裸肉搏,说明了电商都患了流量饥渴症。

第二,电商大盘总销售额增速在衰落。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4年和2015年,全国电商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59.4%和36.5%;2016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22.4%。显然,电商已经逐渐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

第三,电商的数量还在增加。

某宝上600多万商家,还有京东、唯品会等其他平台争抢流量,更严重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信、各类APP和垂直电商让流量更加碎片化和分散化,导致僧多粥少,电商品牌的流量压力更大了。

第四,电商流量成本不断升高。

而ROI越来越低。三四年前,直通车推广投产比可以做到1:5,如今做到1:1就不错了。天猫平台上,很多类目平均每个有效新用户的成本已经超过100元,收费流量越来越贵,免费流量越来越少。淘品牌如果离开阿里平台,那么流量成本更高。APP每个下载用户成本普遍都在50元到200元之间,尤其是在P2P行业,平均一个有效用户的成本高达250元,有的公司甚至夸张地创下了500元新纪录。并且,电商类APP的留存率很低,活跃用户少。这就是为什么“出淘”喊了多年,成功者寥寥的原因。目前移动互联网上依靠社交和内容手段,还有流量红利。

第五,电商品牌成长遇到明显天花板。

互联网时代,流量富集于BAT等大平台,于是大平台就决定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为了维护庞大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因此奉行流量打散原则,不会给单个品牌一家独大的机会。如此一来,每个电商品牌旗舰店的流量和销售额是有上限的。韩都衣舍2015年销售额12.6亿元,它做了29个子品牌来截取流量。与此同时,茵曼有16家子公司,14个子品牌。电商的多品牌并行现象,严重分散有限资源,但这是属于无奈之举,因为单个品牌的成长空间极为有限。就像在大海中捞鱼,一个网不行,就多编织几个网,机会总要大一点。

第六,电商盈利能力下滑。

一方面,流量成本、人力成本、产品成本等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价格战的红海愈演愈烈,毛利和附加值越来越低。在这双重挤压下,大部分电商的盈利空间已经荡然无存,电商亏损比例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平台对灰色竞争手段抓得越来越紧,也让一批擅长钻空子的卖家没有用武之地。总之,这是优胜劣汰、加速洗牌的过程。

中场插曲:资本登场,抓紧收割

收割是针对资本市场而言的。淘品牌抱团上市,说明互联网电商品牌进入了收割季。红利结束,天花板出现,此时不管电商有没有成熟,都必须要尽快收割。因为按照资本市场的估值规则,企业在高速膨胀阶段估值最高,一旦顶到了天花板,那么价值就大打折扣。某宝自己不失时机跑到美国上市了,旗下的小兄弟当然要马首是瞻。因此,这波淘品牌IPO热潮可谓正当其时。

电商如果只是做成一门生意,那么除了在红海中甩开膀子肉搏之外,也无暇思考其他。但是每个领域排名靠前的知名淘品牌,基本上都有大量资本加持,股东要求回报和退出,这就天经地义要去上市。淘品牌上市的一个选择是新三板,这个相对容易。更有挑战性的选择是创业板,这个需要排队,门槛也很高,也尚未有先例,针对传统企业的会计规则和估值方法,也未必完全适用电商,这就需要额外耗费很多周折和时间。只要有一个案例走通,后面就好办了。而可以预见的是,现在和未来电商的竞争环境将进一步白热化,很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那么留给淘品牌的时间不会太多。所以,越早申请IPO越明智,更能占得先机。

电商下半场:回归品牌,垂直突破

显然,电商时代的市场环境,要比传统零售时代更加残酷。传统时代,像百丽鞋业等巨头成长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因为全国的线下零售渠道高度分散,不是归谁一家拥有,没有一个王者来定立秩序,线下品牌可以完全做到自由生长。而电商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依赖平台,也受制于平台。圈养的花草难以长成参天大树,野生的花草尽折于风雨,进退两难,规模有限,这就是电商的真实生存环境。

在电商的下半场,还有更多玩家加入,而玩法也会有更多花样。但是主流的方向无非两个:一是回归品牌;二是垂直突破。

第一,回归品牌。

电商的盈利压力会自动洗牌,挤去泡沫,剩下的电商必须从低价卖货,转向塑造品牌、提高附加值。这跟传统商业的本质和原理是一样的,低价无法支撑产业的未来,凡是没有溢价和附加值的品牌,都没有资源和能力去做好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建设,进而失去顾客,恶性循环。

做好品牌,关键是两点,上下兼修:上半身塑颜值,做好品牌形象和公关传播,下半身练功夫,做好产品和供应链。最终的目标是赢得粉丝和顾客,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对于电商而言,尤其下盘不稳。这其实也是在竞争中胜出的机会所在,坚持不懈将产品和供应链做到极致,可以获得压倒性优势。

品牌和平台的关系,就是相爱相杀。平台即渠道,品牌解决跟顾客的心理距离,渠道解决跟顾客物理距离。孰轻孰重,难以区分。但是电商品牌不会永远受制于平台。

电商应该向传统品牌学习,坚信“品牌通天下”,优秀品牌可以纵横一切渠道。近些年线下传统品牌纷纷上网,集体发力,没费多少功夫,就把淘品牌的地盘冲得七零八落。客观地说,传统品牌在网上的迅速崛起,同时就是电商品牌的集体衰落。传统品牌之所以能够翻盘,收复失地,就是因为它们都是有价值的、成熟的品牌,已经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品牌通天下,就是说品牌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存在,大牌无论在南京东路,还是在天猫平台,只要它一露面,就有很多粉丝冲上去膜拜。这一切,跟线上和线下渠道没有关系。

品牌越强,平台的议价能力就越弱,此消彼长。大品牌碾压渠道的案例也不少,例如百丽鞋业,依靠旗下众多知名品牌发动圈地运动,垄断性拥有全国大中城市主流商圈的15000多家商场终端,在很多商场,直接占据了1/3至1/2楼面。再如笔者的老东家南方航空,曾经就成功封杀去哪儿机票销售平台,一言不合就单方面宣布下架去哪儿的机票业务,手段虽然粗暴,但也属于品牌与渠道之间的必然之争。未来电商平台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分散,这就是电商品牌逆袭的机会,未来一定是品牌主导的时代。消费者跟着品牌走,因为品牌而成交,而渠道何处不在?

未来“电商”的概念将不复存在,因为主流品牌都已经线上和线下同时发力,已经无法区分电商和非电商。

第二,垂直突破。

电商上半场,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完全渗透,很多垂直领域还有很大机会,比如农村电商,生鲜电商,医药电商等等,这些都有数万亿的市场容量,现在的电商渗透率只有百分之几,微不足道。在这些垂直领域,很多电商会脱离大平台依赖症,借助移动互联网和自营平台,在局部领域取得新一轮的增长。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削弱了PC互联网时代大平台的统治力量,让很多垂直电商获得了解放和新生。抓住移动互联网最后机会,在碎片化流量时代聚集洪荒之力,厚积薄发,这是一条可行的出路。对于大多数电商而言,移动端流量的占比都超过了70%,甚至有的电商100%的流量来自微信和APP,这也是让大平台感到恐惧的地方。流量的碎片化时代,群魔乱舞,暗流涌动,内容为王,让那些坚持做价值和内容的品牌可以聚集大量粉丝,而那些只是商品搬运工的卖货型电商,越来越失去地盘。

在PC时代,垂直电商就是大型平台的一个个小类目,成长空间有限。而未来真正的垂直电商,在移动端建立自己的阵地,兼具品牌商和平台商的双重属性,既有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又有自己的垂直平台商城,二者合二为一,这也是电商多年以来的梦想。同时,垂直电商还有大型平台难以超越的根基:在行业中深耕,在供应链上建立坚实的壁垒,这对于生鲜电商、农村电商等尤其不容易,因此壁垒一旦建立,他人就难以撼动。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已经走上了这条突围之路,大平台军阀割据的局面将会打破,新的格局将拉开序幕,电商下半场也许更加精彩。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