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故事

网事如歌青岛故事:高原校长被学生称为爸爸

  青岛第七批援藏干部服务三年,期间发生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他们将雪域当作成家乡,一股脑儿地援建设 、帮发展。“空中课堂”建立起来了,青岛、日喀则两地高中上同一堂课,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就餐环境都有改善。援藏期间他们出现身体方面的问题,可“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一直在雪域高原上上演。

  高原有个“校长爸爸”

  去年,桑珠孜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获评91分高分,通过了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组的验收,这里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援藏干部宋建青在介绍情况时说,他们积极争取援藏资金,完成投资1240万元的江当乡中心小学二期工程和投资2117万元的齐鲁幼儿园建设任务。

  每个人都奉献于此,还出了个“校长爸爸”,这个人就是王治玉。王治玉刚到学校不久就设立了“校长接待日”。设置一个专门的办公室,每周三下午由校长及校级干部轮流坐班回答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学生遇到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则由校委会共同商议,拿出一个问题解决方案,同时把解决方案回馈给当事人 。”为了改扩建学生食堂,使学生拥有安全温馨的就餐环境。经过争取财政资金和山东援藏资金700万。新建学术报告厅、琴房、师生形体活动室,增设校园健身器械,让师生工作学习之余能锻炼身体。王治玉来到学校后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让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欣喜,学生们尊敬地称他为“校长爸爸”。

  很多人带病工作

  援藏不做候鸟干部,这在援藏干部中体现。记者了解到,有的同志家中老人重病手术仅回去简单探望即返回投身工作,有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很多人身体出现了二尖瓣返流、高尿酸、高血脂、甲功异常、肾结石等问题,可工作并没有落下。

  回想起援藏之初,当时还是青岛66中副校长的王治玉说,“早在2006年,我就有一次援藏的机会。可是那时年迈多病的母亲需要人照顾,刚上小学的女儿更是离不开父母,还有我主管的青岛66中新疆班的孩子们,也离不开我。原本已经通过体检,很遗憾没能去成。”在得知青岛选拔第七批援藏干部时,他立即报了名。

  “来之前就对高原反应早有耳闻 ,但是刚到日喀则的时候,高原反应的剧烈程度还是超乎了我的预料。”王治玉告诉记者,日喀则的平均海拔高达近4000米 ,高原反应加水土不服,刚来到日喀则后他就出现了剧烈的头痛 、胸闷,“脚走在路上就像踩在棉花堆上一样松软,连续三天不吃不喝还呕吐不止。毕竟是第一次入藏,还特别想家。”直到进藏20天后,他才渐渐适应过来。之后,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必备布洛芬和复方丹参滴丸两种药,每当出现头痛难忍或心脏不适时,便吃上几粒。

  藏域学生连线青岛课堂

  “优先发展教育,整合各类资金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援藏干部王波介绍,这里实现学前教育、贫困大学生资助、中小学生免费校车接送和“互联网+空中课堂”“四个全覆盖”。

  “在青岛市教育局支持下,我们投资30万元建成了藏区首家‘互联网+空中课堂’多媒体互联互通终端。2015年5月在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我们作为唯一一所代表藏区的学校,与青岛15中现场连线同步课堂。”王治玉告诉记者,“空中课堂”就是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的老师和青岛十五中的老师,在同一时间上同一堂课,并通过互联网视频实现实时互通,“屏幕上有两部分,一部分呈现的是青岛15中的课堂,一部分呈现的是日喀则学校的课堂,双方老师和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就如同在一起上课一样。

  “与落后的条件相比,藏区学生读书的那股拼劲儿,如没有亲历亲闻,恐怕难以相信。”王治玉告诉记者,藏区学生常常黎明前就已遍布于校园,凭借着昏暗的天光学习功课,有的甚至走进教职工楼,凭借着走廊里的感应灯看书学习。看到这些,王治玉决定为学校建立更好的“硬件”设备,争取青岛援藏资金支持,投资30万元在校园内加装太阳能路灯,从此让孩子们不用在昏暗的夜色下读书,不用为晚自习后的夜路害怕。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震

  [编辑:亚麦]

(责任编辑: HN666)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