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字画藏品

甘肃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匠人:26年孤独坚守 匠心依旧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匠人张文军26年孤独坚守。他说,由于传统装裱工作枯燥,同时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等原因,当年和他一起做书画装裱修复的人多数都已改行,能坚持20多年的人,屈指可数。图为他正在检查一幅画。 刘玉桃 摄

中新网兰州5月4日电 (刘玉桃 高莹)一把木头直尺,因使用时间太久两侧已磨损,小巧的刀片握在张文军的手里,旁边放着一盆自制的糨糊,20多年的书画装裱生涯中,这是张文军最常用的家当,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匠人张文军从事书画装裱已有26个年头,“刚开始不熟练,手被刀片割破是常有的事。”

20多年前,还在上高中的张文军,机缘巧合认识了从事书画装裱的师傅。“第一次接触书画装裱,就被深深地吸引,一干就离不了手了。”

如今,前来找他装裱书画的人越来越多,不到30平米的装裱室内,桌子上、墙上,到处都是送来的字画,其中有名人大家之作,也有书画爱好者和学生的作品,无论好坏,张文军都视为珍宝,一丝不苟,“好坏不评,真假不论,是老祖宗留下的行规。”

张文军弯着腰、低着头,认真打量一幅学生作品,思考如何装裱。他说,书画装裱既不可喧宾夺主,又要与书画内容相得益彰。

张文军介绍,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大致分固色、托画、裁画心、镶料、裱褙、压花、装天地杆等步骤,其最大的优势是,修旧如旧,且过程可逆,所使用材料都是无害、环保,可使书画长久保存。

多年来,张文军装裱所用的糨糊,都是他自己用上好的面粉清洗掉面筋熬制而成,没有化学物质,可以更加持久保存书画不被毁损。“装裱的最大功能是保护字画的纸张和颜色,延伸书画的生命,其次是美化书画,便于陈列。”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装裱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传统装裱材料多用花绫、锦、绢等,而上个世纪后期出现绵绫以及化学合成的材料,装裱的工具也出现很多先进的、新型材料的尺、刀等。

但是张文军依旧用师傅留下的刀、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不能丢,用了20多年,顺手了。”

张文军说,由于书画装裱修复工作枯燥,同时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高学历的人大多看不上这个工作,不愿学,这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偶尔有学院组织学生到张文军的装裱室参观,张文军会很兴奋,他向同学们讲授有关装裱的技能、文化,开阔同学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文化感受能力。

张文军说,书画装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还要有书画的鉴赏能力、审美意识,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他希望书画装裱能吸引来更多的大学生,可是多数大学生只是看看,而不愿专门学习。“尤其美术专业的同学对艺术敏感,熟悉绘画材料,学习装裱有很大的潜力,可惜多年来,工匠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得不到社会尊重,使传承难上加难。”

他有20多个学生,但他们大多学历不高,张文君很担心,这些学生是否会一直坚持下去。

张文君感慨:“当年和我一起做这个行当的人多数都已改行,能坚持20多年,匠心依旧的人,屈指可数。”

闲暇时,张文军会看书学习,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如今他是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文物文献修复师,也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装裱和修复的传承人。他渴望书画装裱修复在西北地区能早日实现学院教育,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匠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完)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