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镇原书画历史悠久书法文化翰墨芬芳陇东
庆阳地处甘肃东部,辖7县1区、116个乡镇。总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4万。庆阳是岐黄中医药文化之源。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与黄帝论医,成就了《黄帝内经》;“环江翼龙”、“黄河古象”化石和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在这里出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之源。周先祖不窋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规模最大的白瓜子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庆阳是儒家思想产生之源。
盘龙山距镇原县城以北10公里处,山形蜿蜒曲折,盘曲栩如舞龙,山间梯田层层,树木花草繁盛,尽显黄土山丘的秀美容颜。山中庙宇众多,每年阳春三月,这里都如期举行庙会,引得游人如织,喜欢披红挂彩的山里妇女,与满山盛开的杏花相映成趣。加之唱大戏,开道场,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民俗风情画卷。2005年春,上海电影制片厂慕名前来,在此拍摄《大山深处的保尔》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盘龙山,更加引起游人的青睐。
翰墨飘香中国书法之乡庆阳书画县镇原书画之风盛行
而王符修隐著书的潜夫山,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通明宫、潜夫亭、杏花亭、王符纪念馆、王符雕像等主要景点相继落成,使这座文化名山光彩照人。被誉为屯字原上三颗明珠的太阳池、翟池、白马池,近几年已投巨资,环山实现绿化,公路全部打通,服务设施齐备,成为人们寄情山水的乐园。北魏名刹石崆寺、三岔红军长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住宿地等著名景点,也得到全面修缮,对外正式开放。
潜夫山耸立于茹河北岸,俯瞰镇原县城,海拔1230米,山上建有玉皇庙,又称玉皇山。因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论家王符曾隐居于此,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所著《潜夫论》名扬后世,流传至今,王符被人们尊称为王潜夫,潜夫山因此而得名。
王符,字节信,东汉安定临泾人。少好学,有志操,“耿介不同于俗”,所以“终身不仕”,隐居著书30余篇,编辑成集题为《潜夫论》。《潜夫论》与当时王充的《论衡》、仲长统的《昌言》并称为东汉最著名的学术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对《潜夫论》尤为推崇,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王符著书之余,又遍山植柏,当时浓荫蔽日,翠盖群山,成为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哲人,在山上建有潜夫祠、读书台、思潜亭,并依山就势,布建佑德观、三台阁、天宇寺、白衣庵等宫殿。亭台巍峨,古柏参天,气象肃穆。清同治以来,屡遭兵燹之灾,所有建筑,焚毁殆尽,只流古柏93棵。
1986年,镇原县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在山上修建公园,并以潜夫山命名。从1989年起,县上多方筹资,发动干部职工投工投劳,先后建成潜夫亭、杏花亭、通明宫、烈士陵园、怡园、沁园、悠园等景点,使这一古老的名山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被誉为书画之乡的镇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书画队伍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每年都举行书画展览或书画交流活动。1983年成立了镇原书画学会,目前有会员118人;1986年10月1日成立了兰州飞天书画学会镇原分会,有22人被接收为该会会员。1991年成立了甘肃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镇原分会。同时不少书画名家被接收为省群众文化学会、省书协、省美协、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陇东书画学会会员。1986年至1988年,县书画学会先后七次组织本县有成就的书画作者到陕西黄陵、兰州、平凉、安口等地进行交流活动,省内外书画名家也纷纷来镇原切磋传授技艺。书画之热在镇原源远流长,久盛不衰,后继有人。机关干部、群众收藏古今名人字画一百多幅。此外,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还编辑出版了《潜夫故里书画集》
庆阳勤和轩画院旨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书画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以书画普及教育为基础,以创作促进研究,以研究带动创作,力求在书画普及、艺术创作、学术建设和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致力于中国传统书画经典的学习、研究、临摹和传承;致力于推介出具有学术品位的书画精品和交流平台;致力于用优秀的庆阳书画艺术展示、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致力于把优秀的书画艺术精品和优秀的文化精品奉献给社会;致力于对庆阳文化、甘肃文化“艺术气质”的宣传。
庆阳勤和轩书画书画交流
今后,庆阳勤和轩书画院将秉承“传承艺术、启迪智慧、探索创新”的宗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方针,团结全市书画家及爱好者,立足庆阳,着眼甘肃,面向全国,加强与各地书画界的联络与合作,进行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书画创作活动,为发展和繁荣庆阳文化艺术事业作出贡献。
庆阳勤和轩书画网整理报道,
欢迎庆阳书法绘画爱好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