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首页 > 新秀艺人

日历如何成为年终爆款?颜值高 干货多 个性化

日历如何成为年终爆款?颜值高 干货多 个性化

  《单向历》

日历如何成为年终爆款?颜值高 干货多 个性化

  《日课》

日历如何成为年终爆款?颜值高 干货多 个性化

  《故宫日历》

日历如何成为年终爆款?颜值高 干货多 个性化

  《物种日历》

  2016年的脚步近了,你想为它买一本怎样的日历?

  这几年,被人们早已撤下台面、堆在墙角落灰的日历突然间又卷土重来,出现在各大图书电商销量排行榜上。特别是今年,丰富度又骤然增添了好几分,微博、朋友圈里不断冒出这样那样的日历晒单:我的老牌《故宫日历》、你的婉约《红楼梦日历》、他的geek最爱《果壳物种日历》、她的亲子共读《日课》系列,还有属于文艺青年们的《企鹅手账》、《单向历》、《联邦走马日历》……一片“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不少人竟为此犯了选择焦虑症。

  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日历早已和我们印象中那些几块钱一份、纸张单薄粗糙的日历大相径庭了。它们设计别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拿到手里质感甚好——当然,相应地价格也不菲,一般都在60元至100元的区间里,还有的标价直达188元。但即便如此,也丝毫阻拦不了日历控的热情:《企鹅手账》初印了1万册,现已基本售罄;《日课》甫一出世时,曾用8天卖出了60天的量;至于历史最悠久的《故宫日历》,去年曾创下22万册的销量,今年更是一举冲上京东图书艺术类榜首,在“双十一”当天销量即逾5万册。

  “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日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说:‘啊,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这是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开头。一页页翻过、撕掉日历,这正是从前的人用来贴身感知时间流逝的方式。但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时代次第到来,时间变成了可以随身的东西,不需要再去向墙上或案上寻觅确认,日历因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无用,越来越多余,眼看即将成为一件被抛弃的旧物。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传统的物件在互联网消费的大潮之下,经过重新策划包装、以新颖的形式露面后,又意外获得了新生,掀起了年末的一波“文化买买买”风尚。

  高颜值:“美美美”,所以“买买买”

  “哇,太美了!”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小杨最近收到了朋友寄来的新年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日历》。她赞叹不已,立马拍了好几张照片,上传朋友圈。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不少人点赞,还留言来问是在那儿买的。

  小杨的朋友们未必都知道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也未必都精通《红楼梦》,这款日历之所以第一眼就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多半是归功于它的“颜值”:小巧玲珑的48开本,深红色封套、铜版纸全彩印刷,每一页打开,左边精选了与《红楼梦》相关的诗词、楹联、书画,还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析,右边则是每一天的日期、星期,逢上节日和节气还写明了传统风俗,每天读一页,趣味盎然。其实,这已是中华书局第二年推出《红楼梦日历》了,有去年打下的口碑基础,今年的销售前景也相当看好。

  除了《红楼梦日历》,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今年还新推出了《汉字之美日历》,以汉字的源流、书法、形制、功用等为主要内容,同样高端大气上档次。一页页翻过去,那些高清印刷的书法名作,给人留下了一帧帧惊艳的印象。“同样是过日子,何不把一年的时间变成一趟高雅的文化历程?”在这种颇有格调的宣传语之下,《汉字之美日历》在当当网上一度卖断货。

  如果说老牌国社中华书局走的是高雅古典范儿,图书品牌新秀未读走的就是时尚国际范儿。赶上世界著名的企鹅图书80周年纪念,未读和企鹅兰登书屋携手推出了一本《企鹅手账》,名为“手账”,其实也可作为日历使用。这个产品的形象很“企鹅”,企鹅兰登中国的设计师索迪向书乡周刊记者介绍说,他们以扬·奇肖尔德1948年为企鹅设计的经典三段式封面为视觉形象基础,上下两段是彩色的可撕日历卡,中间则是一个橙色的手账本。“希望大家能因为这个产品对即将到来的一年充满期待,有冲动去记录属于自己的2016年”,“做一款特别的日历”,这是他们的设计初衷。

  没想到,这只洋企鹅在中国也人气爆棚,即便标价高达188元,也一册难求。为什么一部日历手账会卖这么贵?索迪解释说,其主要原因在于材质和工艺的讲究,为了保证本子封面的弹性和手感,他们特地从荷兰进口了PU材料,使用了有FSC森林认证的环保纸张,保证书写时不会洇透。《企鹅手账》的结构也非常复杂,很多装订环节无法使用机器,只能依靠手工完成。在最终确定样式前,他们曾拿出了四个方案。

  精美化、艺术化、主题化、个性化,这些都是这些爆款日历的共同特征。为了“美美美”而动员人们“买买买”,设计师们不惜增加成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挖掘那些适宜日历表现的主题内容。譬如,读库的《日禅》选用了蔡志忠的漫画、《日趣》选用了丰子恺的漫画,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吴昌硕艺术日历》选用了吴昌硕的作品等,在日历风潮下的策划设计中,这些名家名作纷纷重新成为了可供人们玩赏的微缩景观。

  干货多:日历也能当书读

  在这一波“日历潮”中,朱红色布面烫金的《故宫日历》是当之无愧的“老前辈”。早在1932年,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就把日历和故宫收藏的宫廷珍玩结合起来,出版了《故宫日历》,可惜在四年后因各种原因告一段落。2009年,时隔近八十年之久,故宫出版社又接续了这个“周边”,重出《故宫日历》,每年一册,延续至今,年年更换主题和内容。仿佛形成了一种新传统,收藏最新版的故宫日历成为许多人每年年底的一件大事,最早的《故宫日历2010》在一些市场上甚至被炒到了2000元以上。

  不仅宜于收藏,一些读者购买了《故宫日历》后,还会每天坚持在微博、博客上写“阅读心得”。和传统日历不同的是,像《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这样,很多新型日历不仅能够标记时间,也完全能作为一个知识丰厚的读本,只不过相关的文字、图片等内容被设计师裁分为一个个精巧的片段,正好适合每一天的阅读量。这种“一页阅读”看似短暂,但却干货多多,尤其是迎合了快节奏现代人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让人在忙碌之余能够稍微停顿下来,获取新知。如此日积月累,也不失有大收获。

  90后姑娘小白也是其中一位。作为一个业余博物爱好者,她从去年起,连续两年购买了果壳网推出的《物种日历》。她告诉书乡周刊记者说,其实自己以前并没有使用日历的习惯,“时间用手机看看就OK了嘛”,而之所以会买这套日历,是觉得“有用”:“我们这些从小在城市里面长大的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走在路上连身边的植物是什么都不认识,但它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把科普真的能做出来,让我们知道科学在各个角落里。”她介绍说,《物种日历》每周为一页,每页介绍一个城市里、餐桌上常见的物种,还附上了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跳转到数据库里面,了解到这一物种的特性、分布、食用药用价值等更加详细的信息。她还许诺,在新的一年会努力多扫扫二维码,旧的日历撕下也不会扔掉,而是会珍藏起来。

  个性化:我的日历我设计

  除了作为“日历书”,和手账结合起来,也是目前一些爆款日历的流行款式。手账(即用于记事的本子)是这几年从日本、台湾等地舶来并迅速流行开的概念,不少内地年轻人都在培养自己做手账的习惯。结合了手账功能的日历更像一个记事本,不单单指示日期,也借助日期来规划一日、一月、一年的行为,通过个性化的书写、绘图、粘贴,形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日历设计。即便过去的日期作废,它也不会失去价值,而能作为一份私人记忆被保存起来。

  网友“咩咩的小岛”是个入“手账坑”不久的新人,她这一年选择了用读库出品的《日课》作为自己的日历。临近年末,她在微博上写道:“最近都有好好写日记,眼看着《日课》一天天少了,2015就快过去了。”《日课》自2013年首次推出后,年年畅销,被冠以“国民手账”的称号。翻开每一页,左边是民国老课本的课文、插画,右边则是一页空白的纸,只在顶端标明日期、节日等。“咩咩的小岛”告诉记者说,当初在网上看到《日课》的介绍时,她就果断下了订单,并坚持在上面记了一年。从她微博上晒出的图看,这份私人专属的日历内容五花八门,包括读书笔记、电影观后感甚至各种贴画。“即使每天没有什么可写的,看看旁边的国文就会有灵感。喜欢那个年代的文字,特别纯真。”

  这种个性化、“大杂烩”式的“日历思路”甚至扩散到了一般的图书设计中。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王飞宁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梁思成笔下古建筑的通俗读物《古拙》,如何编排这本书,曾让她考虑规划了整整一年。她希望读者能每天读一点内容,“用一年的时间,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想来想去,她最后决定让它“结合日历的特性”,留出大概四分之一的空白给读者,让他们随时记笔记,还附上了年历和月历。这种设计也是受到了市面上大火的日历手账的影响,王飞宁告诉书乡周刊记者说,她自己就是个“日历控”,每年都会买很多日历,但因为每页时间标注严格,总是不小心就浪费了很多空白页,因此,她才会设计这样一个“不用每天记日记”的月历手账。

  “周边”效应:买谁家日历,主要看气质

  日历这么多,你会买哪种?小白说,她常常看到自己朋友圈里晒出各种各样的日历,但她并没有去一一购买。之所以惟独钟情于《物种日历》,也和她作为姬十三和果壳粉丝的身份有关,她还曾在果壳网实习过一段时间。

  “我没有买其他的日历,是因为我只是一个果壳的资深粉丝,所以也不会多花一分钱去买我可能本来就已经用不上的东西。”她分析说,以前的日历是一种大众化的产品,而现在越来越“细分”,形成了一种“圈子文化”,“就和对暗号一样,彼此都买过这种东西,说明大家是一个圈子里的,有共同的爱好”。

  的确,相比起以前作为日用品、必需品的日历来说,现在的日历书、日历手帐等更像是某种文化品牌的周边产品,是一种文化产业的衍生品。无论是《物种日历》背后的果壳,还是《日课》背后的读库、《企鹅手帐》背后的企鹅图书,它们在推出日历之前,就早已树立了深入人心的品牌效应,各自有着独特的影响力。除了收集癖以外,大多数人购买日历,还是会择定自己向来关注的圈子和文化品牌。

  从购买渠道来看,这些爆款日历除了少量摆在书店橱窗里供人选购之外,更多是通过O2O的方式销售出去的。各种日历背后的文化品牌在微博、微信上均已聚拢了大量粉丝,他们认同该品牌的理念,是其忠实拥趸,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准的垂直营销。即便包括日历在内的各种周边产品价格不菲,但对于想买的人、忠实粉丝来说,也绝对不会形成阻碍。譬如读库最初推出《日课2014》时,其主编张立宪仅仅通过微信公号发出去几篇产品相关文章,不到十天就卖断货。

  爆款日历主题鲜明,气质突出,集中体现了某个圈子的特色,能够聚拢起一批与其气质相合的消费者。文艺咖、文艺癌们今年有福了,因为一向被尊为文艺圣地的单向空间也推出了自己的日历“单向历”。单向历宣称是“新青年的老黄历”,乍看和旧式的日历一样,样貌简洁,一天一撕,但仔细一看,原来每一页上都写着一句来自纪德、村上春树、伍迪艾伦等资深文艺人士的名言,还附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每日宜忌,如“宜画梦”、“宜疯狂”、“忌完美”等。不难想象,这本日历将会成为多少“文青”的新年心头好,每天撕一页的体验也会带来类似旧时光的传统手感。

  爆款日历的“日历”都是相似的,但日历之外的内容和功能却各有各的不同。所以,跟风下单之前,不妨先想清楚,你是个怎样的人,什么样的日历才适合你。不然,头脑发热买回了一大堆日历,就算再美,也难逃放着落灰的命运。

  评论

  日历:最潮摸金装备

  须叔

  一个人要是能活到80岁,那么一生有不到3万天。跳过懵懂期和衰老期、10岁以后70岁以前,也就2万天多一点。那么,你想怎么度过你的每一天?

  但凡逃出青春期,人们却开始怀念成长的岁月。于是,重新回到中学时代成了很多人的梦想。中学时代,我们都被要求记日记,每天根据繁重的课程安排作息,那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表、曾经让我们拒之不及的记事本,现在想起来有没有很怀念?那正好,今天,它们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日历书、手帐、行事本……它们改头换面,又成为了时下人们的案头新宠。须叔也是如此,用了一年《故宫日历》,除作读书笔记、随笔练笔外,还了解了好多藏品和历史知识,感觉自己萌萌哒;今年也早早准备好了朋友推荐的《修心日历》,以名家书法中的禅言道义为表象,希望通过读经提高自己;最近又收到中国国家地理出的《行事历》,全是其御用手绘师翁哲的手绘动物作品,简约大气别致,顿时爱不释手起来。

  曾几何时,小家子气的日历已经化身“文化日历”,承载起日常教化和审美熏陶的使命。今年井喷的《吴昌硕艺术日历》、《红楼梦日历》、《联邦走马复古日历》、《囍字文化收藏历》、《天天诗历》等无不精美实用,使其日益从潜文化升级为显文化。精心设计的版面,雅丽的画面与文字,舒适上乘的书写触感,将年度概览、月度计划、每周和每天记事一一规划的分类,都提升了日历的阅读品质和生活实用性。

  除此之外,台历、挂历也是卷土重来。台北故宫的挂历年年出精品,今年图书概念的大赢家涂色书抢滩出现了填色童话日历,本土插画形象丁小点、我靠同学、罗小黑等也纷纷推出原创台历,都是粉丝们的心水货。甚至还可以预约私人定制,满足个性需求。

  其实,这些概念多少受国外日程本的影响,当中一些老字号知名品牌如日本的Hobo/国誉/Midori、意大利的Moleskine、德国的Leuchtturm、英国的Filofax(大家叫它FF)、澳大利亚的Kikki.k、爱尔兰的Paperblanks等的产品,都是常年高质量高销量。当年我的俄罗斯老师伊莲娜每年必买一本新的德国日程本,天天事无巨细地记录、安排得井井有条,给我很深的印象。它们对读本品质的高要求和细分定位,给国内只能算刚刚起步的文化日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行业规范,使日历书一经出现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另外,日历的文艺化,让人们情愿从手机里回归简单生活,让心在书写中平静下来,难怪已经成了令消费者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新颖伴手礼。这不,上映不久的《鬼吹灯之寻龙诀》,推出周边产品就有限量牛皮笔记本套装,带上最潮装备摸金哦。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我们将于3个工作日内予以删除。